便秘是肝性脑病诱因之一,其机制是肠道产氨增加及毒物吸收增加;不同人群中,老年人群便秘致肝性脑病风险高,需调饮食、运动并关注意识;肝功能不全人群要预防便秘,监测肝功能等;儿童肝性脑病少,便秘时要调饮食、培养习惯并观察精神神经症状。
肠道产氨增加:便秘时,肠道内粪便积聚,肠道细菌会分解蛋白质及尿素等含氮物质产生大量氨。正常情况下,氨经肝脏代谢转化为无毒的尿素排出体外,但当肝功能不全时,肝脏对氨的代谢能力减弱,肠道产生的过多氨就会绕过肝脏,经侧支循环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从而诱发肝性脑病。例如,有研究发现,肝性脑病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肠道菌群失调及便秘情况,肠道菌群失调使产氨增加与便秘导致氨吸收增多密切相关。
肠道毒物吸收增加:便秘时,肠道蠕动减慢,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如硫醇、吲哚等停留时间延长,被吸收进入体内的量增多,这些物质也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干扰大脑的正常功能,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的风险。
不同人群中便秘诱发肝性脑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群:老年人本身胃肠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便秘。且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脏功能减退,对氨等毒素的代谢能力更弱。所以老年便秘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老年便秘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等)、适度运动等方式改善便秘。同时,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意识状态等,一旦出现性格改变、行为异常等疑似肝性脑病的表现,应及时就医。
肝功能不全人群:本身存在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无论是急性肝衰竭还是慢性肝病进展到肝功能失代偿阶段,都要重点预防便秘。因为这类人群肝脏对氨等毒素的代谢能力已受损,便秘会进一步加重肠道产氨及毒物吸收,更易诱发肝性脑病。此类人群除了采取上述一般改善便秘的措施外,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肝功能监测及针对肝性脑病的预防管理,比如定期检测血氨等指标。
儿童人群:儿童肝性脑病相对少见,多由先天性代谢疾病等导致肝功能异常引起。儿童便秘诱发肝性脑病的情况更少,但如果儿童存在先天性肝功能相关疾病且发生便秘,也需要重视。儿童便秘时,要通过调整儿童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且适合儿童消化的食物)、培养良好排便习惯等方式处理便秘,同时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神经症状,如有无烦躁、嗜睡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述能力有限,更需要家长细心观察,一旦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