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异物的发生与儿童和成人的不同病因及其他因素相关,儿童因生理结构和行为因素易致食管异物,成人因饮食、疾病等因素易出现,还有环境和精神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食管异物的发生。
一、儿童人群食管异物的病因
(一)生理结构因素
儿童的食管相对较窄,且吞咽功能尚不完善,尤其是婴幼儿,在进食一些较小的食物时,如花生米、瓜子等,容易误咽导致异物滞留于食管。例如,1-3岁的幼儿正处于牙齿发育和尝试各种食物的阶段,对食物的咀嚼能力不足,在进食过程中可能没有将食物充分咀嚼就吞咽,增加了食管异物的发生风险。
(二)行为因素
儿童好奇心强,喜欢将小物件放入口中,如硬币、小玩具等,一旦不慎就会误吞进入食管。同时,儿童在奔跑、哭闹、嬉笑时进食,也容易导致异物误咽。比如在进食过程中突然受到惊吓、打闹等,会使食管的吞咽动作不协调,从而造成异物卡在食管内。
二、成人人群食管异物的病因
(一)饮食因素
1.食物本身特性:进食时匆忙,未将食物充分咀嚼,如进食带骨的肉类(如鸡骨、鱼骨)、带壳的海鲜(如蛤蜊、牡蛎)等,容易将异物误吞入食管。例如,一些人在食用鱼肉时,没有仔细剔除鱼刺,就可能导致鱼刺卡在食管。
2.进食不当习惯:有些人有吞食异物的不良习惯,如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吞咽一些非食物类物品,如假牙、笔帽等。另外,饮酒后可能会导致吞咽功能暂时性失调,增加食管异物的发生几率,因为酒精会影响食管的正常蠕动和感觉功能。
(二)疾病因素
1.食管疾病:患有食管狭窄、食管憩室、食管癌等疾病的患者,食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食物通过不畅,容易导致异物滞留。例如,食管癌患者的食管腔变窄,进食时食物通过困难,若同时误吞异物,就更容易卡在狭窄部位。
2.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患者,由于吞咽肌群协调功能障碍,吞咽反射迟钝,容易发生食管异物。这类患者吞咽食物时不能顺利完成吞咽动作,异物就可能滞留于食管内。
三、其他因素
(一)环境因素
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如矿工、建筑工人等,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小的颗粒状异物,在工作过程中如果防护不当,也可能误咽进入食管。此外,在一些嘈杂的环境中,人们的注意力分散,进食时容易发生异物误咽。
(二)精神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的人群,可能会出现吞咽功能紊乱,增加食管异物的发生风险。例如,一些面临重大考试、工作压力大的人,在进食时可能因为精神不集中而导致异物误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