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甲型肝炎病毒(经粪-口传播,多急性发病,儿童隐性感染多、成人症状相对明显)、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多样,病情转归多样,儿童易慢性化、成人多数可清除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主要血液传播,易慢性化,儿童感染也需重视)、丁型肝炎病毒(缺陷病毒,依赖乙肝病毒复制,传播途径同乙肝,病情常更严重)、戊型肝炎病毒(经粪-口传播,孕妇感染病情重,儿童症状轻、成人明显)。
甲型肝炎病毒(HAV):属于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HA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例如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人感染HAV后,可引起甲型肝炎,一般呈急性发病,多数患者在急性期后可康复,很少转为慢性。儿童感染HAV时,多为隐性感染;而成人感染后则症状相对明显。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染HAV后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可能出现黄疸等症状相对较重的情况,但总体预后较好。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BV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等)、母婴传播(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将病毒传给婴儿)、性传播等。乙型肝炎的病情转归多样,部分患者感染后可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可能逐渐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感染HBV后转归有所不同,儿童感染HBV后容易慢性化,而成人感染后多数可清除病毒并产生抗体。
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针具等。丙型肝炎容易转为慢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较高。一般人群感染HCV后均有慢性化倾向,对于儿童感染HCV的情况,同样需要重视,因为儿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病情可能逐渐进展。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才能复制,所以丁型肝炎常与乙型肝炎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即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等。丁型肝炎的病情通常比乙型肝炎更为严重,容易导致重症肝炎等情况。
戊型肝炎病毒(HEV):属于Hepeviridae科。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污染是引起戊型肝炎爆发流行的重要原因。戊型肝炎多为急性发病,孕妇感染戊型肝炎后病情较重,流产、死胎的发生率较高,而且病死率也相对较高。不同年龄人群感染HEV后,临床表现有所差异,儿童感染HEV后症状相对较轻,而成人感染后症状相对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