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有可能会发烧,急性甲、戊型肝炎黄疸前期多有低热,乙、丙型肝炎急性时发烧非突出早期表现;慢性期病情活动时多为中等度发热;儿童患者发烧需关注,老年患者发烧需谨慎处理,孕妇患者发烧要格外小心,需根据不同情况处理。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烧情况
甲型、戊型肝炎:急性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患者在病程中部分会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常出现在黄疸前期,这是因为病毒感染机体后,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免疫应答过程中释放的炎性介质等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发热。
乙型、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也可能出现发烧,不过相对甲型和戊型肝炎,发热不是其最突出的早期表现,部分患者以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发热程度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可能是低热,有的可能体温稍高些,但一般不如甲型、戊型肝炎在黄疸前期发热那么常见。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烧情况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如果处于病情活动期,也可能出现发烧,多为中等度发热,体温在38℃左右,这是由于肝脏炎症持续存在,机体持续的免疫炎症反应导致。比如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当体内病毒复制活跃,肝脏炎症坏死较明显时,会引发机体的发热反应。
三、特殊人群的发烧情况
儿童病毒性肝炎患者:儿童感染病毒性肝炎时发烧情况可能更需关注。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时,发烧可能相对更易出现,而且儿童对体温变化的耐受与成人不同,低龄儿童如婴儿患病毒性肝炎出现发烧时,要密切观察,因为婴儿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热可能较快引起其他不良反应,需注意保持合适的环境温度,适当松解衣物等物理降温方式为主,避免体温过高对婴儿大脑等重要器官造成影响。
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烧时要谨慎处理。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发烧时身体应激能力下降,而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所以对于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发烧,要仔细鉴别是肝炎本身病情活动引起还是合并了其他感染等情况。如果发烧,需更细致地监测生命体征等,因为老年人对发热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可能较小的体温波动就会引起身体较大的不适反应。
孕妇病毒性肝炎患者:孕妇患病毒性肝炎出现发烧时要格外小心。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使得用药等处理需更加谨慎,发烧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来处理,一方面要关注肝炎病情,另一方面要考虑胎儿的安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可能更为常用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