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诊断需综合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影像学检查,临床有急性上腹痛等表现,实验室有血清淀粉酶等升高、CRP升高等,影像学增强CT有特定表现,不同人群诊断要考虑个体差异,儿科需特谨慎及关注其生理特点影响。
一、临床症状与体征
患者多有急性上腹痛,疼痛剧烈,可向腰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或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等,同时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指标
1.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脂肪酶常在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重症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可显著升高,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不呈典型的升高表现。
2.C反应蛋白(CRP):CRP是反映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在重症胰腺炎时CRP明显升高,一般认为CRP>150mg/L提示重症胰腺炎。
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等表现。
4.生化指标:血糖升高,超过11.1mmol/L(无糖尿病病史);血钙降低,低于2mmol/L,提示预后不良;肝功能可能出现异常,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等。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可初步观察胰腺大小、形态,有无胆道结石等情况,但因受肠道气体干扰,对胰腺实质的观察有时不够清晰。
2.增强CT:是诊断重症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手段。重症胰腺炎在CT上可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灶性肿大,胰腺实质密度不均匀,胰周脂肪间隙模糊、积液,可见胰周脓肿、坏死等改变。根据CT分级(如BalthazarCT分级)可进一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其中D级及以上(D级:单个胰外积液;E级:两个或多个胰外积液)提示为重症胰腺炎。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在诊断重症胰腺炎时需综合考虑其个体差异。例如,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可能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需要更加细致地分析各项指标;女性患者在诊断时要排除妊娠等特殊情况对检查结果的干扰;有胆道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诊断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胰腺炎病情判断的影响。在儿科患者中,诊断重症胰腺炎需特别谨慎,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全面评估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避免误诊漏诊,同时要关注儿科患者在重症胰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生理变化对诊断指标的影响,如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影响某些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判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