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可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药物及手术治疗,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还可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进食、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来预防。
一、急性胆囊炎的诊断
急性胆囊炎通常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诊断。患者多有右上腹疼痛,可向右肩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腹部B超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结石等情况。
二、急性胆囊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禁食和胃肠减压:通过禁食和胃肠减压可以减少胆汁分泌,缓解胆囊的收缩和疼痛,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尤为重要。
2.补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3.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保证机体的营养需求。
(二)药物治疗
1.抗感染药物: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头孢菌素类等,以控制胆道感染。
2.解痉止痛药物:如阿托品等,可以缓解胆囊痉挛引起的疼痛,但要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
(三)手术治疗
1.急诊手术:对于病情严重,如出现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等情况时,需及时进行急诊手术,如胆囊切除术。
2.择期手术: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在炎症消退后择期进行胆囊切除术,以根治疾病。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急性胆囊炎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需要更加谨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对疼痛和感染的耐受能力较差。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要保证补液等治疗的准确实施。
(二)孕妇
孕妇患急性胆囊炎时,治疗需要兼顾胎儿的安全。在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案时要格外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例如,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要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手术治疗也需要充分评估对胎儿的影响。
(三)老年人
老年人患急性胆囊炎时,往往病情可能较重,且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监测基础疾病的变化,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情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手术耐受性。
四、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过度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以减少胆囊炎的发生风险。
2.规律进食:定时定量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因为空腹时胆汁分泌减少,胆汁成分改变,容易形成结石。
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积极治疗胆囊结石等基础疾病,防止病情进展引发急性胆囊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