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有不同,黄疸前期有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全身乏力,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黄疸期有尿色加深、皮肤巩膜黄染等黄疸表现及消化道症状好转、肝区疼痛、肝肿大等其他表现;恢复期症状缓解,黄疸消退,全身乏力减轻,肝脾逐渐恢复正常,各期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儿童与成人表现程度、持续时间等有差异。
一、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一)黄疸前期
1.全身症状
多数患者起病较缓,可有畏寒、发热,体温多在37.5-38.5℃左右,儿童患者相对更易出现发热情况,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发热导致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表现更为明显。成人一般持续3-5天,儿童发热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全身乏力较为突出,患者常感觉四肢酸软,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儿童则影响玩耍等活动)。
2.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是常见症状,对各类食物的兴趣降低,儿童可能表现为拒食某些平时喜爱的食物。恶心、呕吐也较为多见,严重时可影响营养摄入,儿童若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密切关注。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腹部不适、腹胀、腹泻等症状,儿童的消化系统更为娇嫩,消化道症状可能相对成人更为明显或多变。
(二)黄疸期
1.黄疸表现
尿色加深,逐渐加深至浓茶色,这是由于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进入血液,经尿液排出增加所致。儿童的肾脏功能相对不成熟,对胆红素的排泄等情况与成人有差异,但尿色改变的机制类似。随着病情进展,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黄疸程度个体差异较大,儿童黄疸出现时可能更容易被家长发现皮肤颜色的异常变化。黄疸一般持续2-6周。
2.其他表现
消化道症状有所好转,食欲逐渐改善,但仍可能较患病前差。部分患者肝区疼痛,肝肿大,质地软,有压痛及叩击痛,儿童肝脏相对位置较浅,肝肿大时可能更易触及,且儿童对疼痛的表述可能不如成人准确,需通过体征等综合判断。
(三)恢复期
1.症状缓解
黄疸逐渐消退,皮肤、巩膜黄染减轻直至消失,尿色恢复正常。全身乏力逐渐减轻,精神状态好转,儿童玩耍等活动逐渐恢复到患病前水平。食欲恢复正常,消化道症状基本消失。
2.肝脾恢复
肿大的肝脏逐渐回缩至正常,儿童肝脏恢复速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一般随着病情恢复,肝脾大小逐渐恢复正常,压痛及叩击痛消失。此期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为1-2个月。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包括年龄、身体状况等)而有所不同,儿童与成人在症状的表现程度、持续时间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临床医生需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