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临床表现有腹痛及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影像学检查中腹部超声对早期诊断敏感性低,CT可显示胰腺相关改变,MRCP无辐射适用于儿童;实验室检查胰酶测定及生化检查有相应特点;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但为有创检查。
腹痛:是慢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症状,多位于上腹部,可向背部放射,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腹痛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患者腹痛可能不如成人典型,需仔细评估。长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更易出现腹痛症状。有慢性胰腺炎病史的患者,腹痛可能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如食欲减退、腹胀、脂肪泻等。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导致消化酶分泌不足,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尤其对脂肪的消化吸收障碍明显,出现脂肪泻,表现为粪便量多、恶臭、呈灰白色且油腻状。不同年龄人群的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与营养物质吸收不良有关。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发现胰腺实质回声不均匀、胰管扩张、胰腺钙化或结石等。但对于早期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敏感性相对较低,尤其在儿童中,超声检查受气体干扰等因素影响较大,可能会影响对胰腺结构的准确判断。
CT检查:是诊断慢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可显示胰腺形态、胰管扩张、钙化及假性囊肿等情况。能清晰观察胰腺实质和胰管的改变,对于诊断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患者的CT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需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能清晰显示胰胆管系统,对于胰管扩张、狭窄及结石等的诊断有较高价值,且无辐射,尤其适用于儿童等对辐射敏感的人群。
实验室检查
胰酶测定: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在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时可升高,但在缓解期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粪便弹性蛋白酶测定可反映胰腺外分泌功能,粪便弹性蛋白酶1<200μg/g提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不同年龄人群的胰酶正常参考值可能不同,儿童的胰酶水平与成人有差异,需要参考儿童特定的正常范围来判断。
生化检查:可能出现血糖升高(因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血脂异常等情况。长期慢性胰腺炎患者可能存在代谢紊乱,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手术取胰腺组织活检,可见胰腺腺泡萎缩、胰管扩张、胰管内结石或蛋白栓形成、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是诊断慢性胰腺炎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但儿童进行有创检查需谨慎评估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