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的发生与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化学性刺激相关。约90%慢性胆囊炎由胆囊管结石梗阻引起,非结石性梗阻如寄生虫等也可致胆囊管梗阻;胆囊管梗阻后利于细菌滋生,邻近器官感染也可蔓延至胆囊;胆囊管梗阻致胆汁成分改变、胰液反流可引发化学性炎症,且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其发生。
一、胆囊管梗阻
1.结石梗阻
约90%的慢性胆囊炎由胆囊管结石梗阻引起。结石可导致胆囊管部分或完全梗阻,使胆汁排出不畅,胆汁在胆囊内淤积,刺激胆囊黏膜,引起炎症反应。结石的存在是一个持续的刺激因素,长期的刺激会使胆囊黏膜反复受损,进而发展为慢性炎症。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中老年人群中慢性胆囊炎因结石梗阻的比例相对较高。女性由于激素等因素影响,胆汁成分可能发生变化,也更容易发生胆囊结石,从而增加慢性胆囊炎因结石梗阻的风险。
2.非结石性梗阻
如寄生虫(如蛔虫)、黏稠的胆汁、胆囊管扭转等也可引起胆囊管梗阻。蛔虫进入胆囊管可导致梗阻,胆汁排出受阻后引发炎症。这种情况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相对更易发生,生活方式方面,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好,感染蛔虫的风险增加,进而可能引发非结石性胆囊管梗阻导致慢性胆囊炎。
二、细菌感染
1.原发感染
当胆囊管梗阻后,胆囊内环境发生改变,有利于细菌滋生。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细菌可从血液传播或经十二指肠逆行进入胆囊引起感染。在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如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的胆囊炎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白细胞的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吞噬细菌的能力下降,使得细菌更容易在胆囊内繁殖引发炎症。
2.继发感染
邻近器官的感染蔓延至胆囊,如十二指肠、胰腺的炎症可波及胆囊。例如,十二指肠溃疡反复发作可能累及胆囊,引起胆囊的炎症反应。生活方式中,如果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增加了邻近器官炎症蔓延至胆囊的风险。
三、化学性刺激
1.胆汁成分改变
当胆囊管梗阻时,胆汁中的胆盐、磷脂酰胆碱等成分比例失调,高浓度的胆盐可刺激胆囊黏膜,引起化学性炎症。在性别方面,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胆汁的成分,例如雌激素可能影响胆汁中胆固醇的代谢,使胆汁成分更易出现失衡,增加化学性刺激导致慢性胆囊炎的风险。
2.胰液反流
当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时,胰液可反流进入胆囊,胰酶可损伤胆囊黏膜,引发炎症。有胆道疾病史的人群,Oddi括约肌功能更容易出现异常,从而增加胰液反流的可能性,进而诱发慢性胆囊炎。年龄较大的人群,Oddi括约肌的功能可能逐渐衰退,也更易发生胰液反流导致胆囊的化学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