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胃病具有传染性,如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可通过口-口、粪-口传播引发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并非所有胃病都具传染性,非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自身免疫性胃炎、物理化学刺激引起的胃病等不具传染性;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儿童因免疫系统不完善感染风险高,老年人胃肠功能衰退、免疫力低感染风险增加,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易受侵袭,需注意相应防护与规范诊疗。
一、部分胃病具有传染性
(一)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导致一些胃病的重要因素,且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其主要传播途径包括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例如,共用餐具、水杯、亲密接触(如接吻)等可能会传播幽门螺杆菌;被幽门螺杆菌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也可导致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胃炎患者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胃炎人群,而且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也显著升高。
二、并非所有胃病都具有传染性
(一)非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病
1.自身免疫性胃炎: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机制异常导致,患者体内产生针对胃壁细胞或内因子的自身抗体,从而破坏胃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发胃炎。这种类型的胃病不具有传染性,其发病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等有关,与外界病原体的传播无关。
2.物理性、化学性刺激引起的胃病:比如长期大量饮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暴饮暴食、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伤、慢性胃病等。这些因素是通过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或损伤来引发胃病,不存在病原体的传播,因此不具有传染性。
三、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一)儿童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在家庭中如果有成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儿童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家长应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共用餐具等,以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性。如果儿童出现反复腹痛、消化不良等疑似胃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情况。
(二)老年人
老年人本身胃肠道功能逐渐衰退,免疫力也相对较低。如果老年人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人共同生活,感染风险增加。老年人若患有胃病,更要注意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对于已经明确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的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同时家人应配合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这类人群如果发生胃病相关问题,在诊断和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其免疫状态对病情的影响以及治疗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同时要加强防护措施,防止病原体的传播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