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需注重多方面:保暖要提供中性温度环境,用设备维持体温稳定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呼吸管理要密切观察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按需给氧;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佳,无法母乳则选合适配方奶,注意喂养方式,特殊情况鼻饲;感染防控要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减少探视;眼部护理要避免过度光刺激,定期眼底检查;神经系统观察要留意相关症状;家属要耐心细心,关注生长发育指标,营造舒适环境,确保早产儿健康成长。
一、保暖护理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易波动,需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而言,早产儿应置于中性温度环境中,出生体重1000-1500g的早产儿,适中温度约为30-32℃;出生体重1500-2000g的早产儿,适中温度约为28-30℃。可通过辐射保暖台、暖箱等设备维持体温稳定,同时注意保持早产儿皮肤清洁干燥,减少散热。
二、呼吸管理
早产儿呼吸中枢不成熟,易出现呼吸暂停等情况。要密切观察早产儿呼吸频率、节律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对于有呼吸窘迫的早产儿,可根据情况给予鼻导管吸氧或无创通气等支持,需严格遵循吸氧指征和浓度,避免氧中毒等并发症。
三、喂养护理
母乳喂养是早产儿的最佳喂养方式,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及营养成分,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和增强免疫力。若无法母乳喂养,应选择适合早产儿的配方奶。喂养时要注意喂养姿势,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防止呛奶。喂养后需将早产儿竖抱拍嗝,减少吐奶发生。对于吸吮能力差或吞咽功能不完善的早产儿,可能需要鼻饲喂养,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注意鼻饲的速度和量。
四、感染防控
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下,易发生感染。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接触早产儿前后要洗手,护理用具要定期消毒。保持早产儿皮肤、黏膜清洁,尤其是脐部、口腔等部位的护理。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五、眼部护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并发症,要注意避免过度光刺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监测视网膜发育情况。在护理操作中,尽量减少对早产儿眼部的不必要刺激。
六、神经系统观察
密切观察早产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肌张力等情况。因为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出现神经系统相关问题,及时发现异常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温馨提示
对于早产儿的护理,家属要保持耐心和细心,严格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护理操作。要关注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如体重、身长等,定期带早产儿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护理方案。同时,要为早产儿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不良因素对早产儿的影响。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细节,确保早产儿能够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