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是新生儿出生后外周血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增高的病理状态,发病与宫内胎盘异常、母亲因素及出生后环境因素有关,有一般表现和多器官受累表现,通过血细胞比容测定等诊断,治疗包括支持治疗和换血治疗,大多数预后较好但严重未及时治可能留后遗症,需早产儿密切护理、出院后定期随访,要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依患儿情况制定方案,关注不同胎龄日龄特点加强护理随访。
一、发病原因
1.宫内因素
胎盘异常:如单绒毛膜双胎之间的输血,一个胎儿(受血儿)接受另一个胎儿(供血儿)的血液,导致受血儿红细胞增多;胎盘功能不全时,胎儿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刺激胎儿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加,促进红细胞生成。
母亲因素:母亲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使胎儿处于相对缺氧环境,引发红细胞增多。
2.出生后因素
环境因素:出生后保暖过度等导致新生儿不显性失水增加,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升高。
二、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患儿可能出现皮肤呈暗红色,多血质貌,黏膜也可呈现红色。
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嗜睡、反应低下等表现。
2.多器官受累表现
心血管系统:可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出现心脏扩大,严重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
神经系统:可能出现惊厥、肌张力低下等神经系统症状,这与血液黏稠、脑血流改变有关。
消化系统:可出现喂养不耐受、呕吐等情况。
三、诊断方法
1.血细胞比容测定: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如前所述的不同日龄及胎龄对应的血细胞比容临界值。
2.血液生化检查:可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了解血液浓缩情况,还可能检测血气分析等评估氧合情况。
四、治疗原则
1.支持治疗
补液:对于有血液浓缩表现的患儿,适当给予静脉补液,纠正血液浓缩状态,但需注意补液速度和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儿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换血治疗:对于严重的红细胞增多症患儿,如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心力衰竭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换血治疗,以降低血细胞比容,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五、预后及注意事项
1.预后
大多数患儿经过适当治疗后预后较好,但如果病情严重且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遗留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等。
2.注意事项
早产儿护理:早产儿发生红细胞增多症时更应密切观察,因为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对血液黏稠度增加的耐受性更差,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精细护理。
随访:患儿出院后需定期随访,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需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医护人员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同时关注不同胎龄、日龄新生儿的特点,加强护理和随访,以改善患儿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