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糜烂性胃炎伴HP阳性不是胃癌但有发展风险,HP感染损伤胃黏膜致相关病变,其发展为胃癌风险与多种因素有关,诊断靠胃镜等,治疗需根除HP及对症治疗并定期复查,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HP感染与萎缩糜烂性胃炎的关系
HP感染对胃黏膜的损伤机制:HP凭借其螺旋形结构容易钻透胃黏膜的黏液层,靠近胃黏膜上皮细胞,其产生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形成有利于HP定居和繁殖的局部微环境,同时HP产生的空泡毒素A等毒性物质可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胃黏膜的萎缩、糜烂等病变。大量研究表明,HP感染人群中发生萎缩性胃炎的比例显著高于非HP感染人群,且HP感染持续存在会使萎缩糜烂性胃炎的病情迁延不愈,增加病情加重的风险。
二、发展为胃癌的风险及相关因素
癌变的相关机制:萎缩糜烂性胃炎伴HP阳性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较普通人群增高。一方面,HP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不断损伤胃黏膜,机体不断进行修复,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的细胞增殖和分化,增加癌变几率;另一方面,萎缩性胃炎本身就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状态,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改变进一步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而HP感染会加重这些癌前病变的进程。一般来说,有长期HP感染史、年龄较大(尤其是40岁以上)、存在重度萎缩、重度肠化、不典型增生等情况的萎缩糜烂性胃炎伴HP阳性患者,发展为胃癌的风险更高。
三、诊断与治疗要点
诊断方法: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萎缩、糜烂情况,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有无HP感染以及胃黏膜病变的程度等。同时,尿素呼气试验等也是检测HP感染的常用方法。
治疗原则:对于萎缩糜烂性胃炎伴HP阳性的患者,首先要进行HP的根除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在根除HP后,对于萎缩糜烂性胃炎本身,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理改变等情况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改善胃黏膜的营养和修复等。而且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胃镜复查,监测胃黏膜病变的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癌变迹象。
四、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群:老年萎缩糜烂性胃炎伴HP阳性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HP时要考虑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对胃镜检查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在复查胃镜时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时机和方式。并且老年患者要更加严格地遵循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和复查。
年轻人群:年轻患者也要重视萎缩糜烂性胃炎伴HP阳性的情况,虽然相对老年人群癌变风险可能较低,但HP感染具有传染性,要注意避免家庭内的传播,如实行分餐制等。同时,年轻人群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熬夜、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等,以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并且要按照医生要求进行规范的治疗和定期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