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症是全血血糖低于一定值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全血血糖低于2.2mmol/L可诊断,低于2.6mmol/L需处理。病因包括糖原和脂肪贮存不足、葡萄糖消耗增加、高胰岛素血症、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等。临床表现有无症状型和症状型。诊断需进行血糖监测及持续血糖监测。治疗上能进食者尽早喂养,不能经口喂养或血糖不升者静脉输葡萄糖。预防要对高危新生儿尽早开奶、密切监测血糖、注意保暖减少能量消耗。
一、定义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指新生儿全血血糖低于一定值的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全血血糖低于2.2mmol/L(40mg/dl)可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而低于2.6mmol/L(47mg/dl)为临床需要处理的界限。
二、病因
1.糖原和脂肪贮存不足: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等由于在宫内贮存的糖原、脂肪较少,出生后易发生低血糖。这与胎儿的胎龄相关,胎龄越小,糖原和脂肪的贮存越少,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越高。
2.葡萄糖消耗增加:新生儿处于应激状态时,如窒息、感染、寒冷损伤等,会使机体的葡萄糖消耗增加。例如,感染时新生儿的代谢率增高,葡萄糖的利用加快;窒息的新生儿机体处于缺氧状态,能量代谢紊乱,葡萄糖消耗增多。
3.高胰岛素血症:母亲患有糖尿病时,其体内高血糖会刺激胎儿胰岛β细胞增生,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出生后新生儿脱离了母体高血糖环境,易发生低血糖。此外,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等疾病也可引起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进而导致低血糖。
4.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性垂体功能低下、皮质醇缺乏、胰高血糖素缺乏等内分泌疾病,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糖代谢途径酶的缺陷等,都可能影响新生儿的血糖调节,导致低血糖。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型:多数低血糖新生儿无明显临床症状,这容易被忽视。可能与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以及个体差异有关,一些胎龄较大、一般情况较好的新生儿可能在低血糖时无典型的哭闹、多汗、震颤等表现。
2.症状型:出现喂养困难、嗜睡、呼吸暂停、发绀、肌张力低下、震颤、惊厥等表现。当新生儿出现嗜睡时,可能是大脑能量供应不足的表现;惊厥则是由于低血糖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
四、诊断
1.血糖监测:对于高危新生儿,如早产儿、母亲患有糖尿病的新生儿等,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常用的监测方法有纸片法血糖测定,可快速得到血糖值,但有一定误差;静脉血糖测定则更为准确,能明确新生儿的血糖水平。
2.持续血糖监测:对于低血糖风险较高的新生儿,可使用持续血糖监测仪进行连续的血糖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一旦发现新生儿低血糖,需要及时处理。对于能进食的新生儿,可尽早喂养母乳或配方奶。对于不能经口喂养或血糖持续不升的新生儿,需要静脉输注葡萄糖。
2.预防:对于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等高危新生儿,应尽早开奶,保证充足的能量供应。母亲患有糖尿病的新生儿,出生后要密切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低血糖。同时,要注意新生儿的保暖,减少能量消耗,因为寒冷会增加新生儿的葡萄糖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