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吐血由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及凝血功能异常引起,表现为呕血、黑便、贫血等,靠病史、体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需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患者耐受差、儿童病情进展快、女性需考虑生理及心理、特殊生活方式患者要改生活方式、有病史患者病情更重需密切监测调整治疗。
肝硬化吐血的表现
患者会出现呕血症状,呕吐物可能为鲜红色血液,严重时可呈暗红色。同时,可能伴有黑便,这是因为血液在胃肠道内被消化后,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大便呈黑色。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贫血相关的表现,严重时会导致血压下降、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肝硬化吐血的诊断
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腹部超声或CT等可评估肝脏情况及门静脉压力等)来明确诊断。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明确出血部位,还可以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肝硬化吐血的治疗原则
一旦发生肝硬化吐血,需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止血。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可采取药物止血,如使用血管加压素等药物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同时,可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如套扎术、硬化剂注射等。对于病情严重、出血量大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门体分流术等,但手术风险较高,需谨慎评估。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肝硬化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对出血的耐受能力较差,发生吐血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用药需更加谨慎。
儿童患者:儿童肝硬化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吐血情况,病情往往进展迅速。由于儿童的凝血功能等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并且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及时评估病情并采取有效的止血及支持治疗措施。
女性患者:女性肝硬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月经等生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在止血治疗时,要注意药物对月经的可能影响,同时在护理方面要给予女性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其心理状态,因为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患病可能会对女性患者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
有特殊生活方式患者:对于有长期饮酒史导致肝硬化的患者,需要严格戒酒,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于合并有其他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高脂饮食等)的患者,要指导其调整生活方式,以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复。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生活方式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有病史患者:对于既往有过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病史的患者,如曾经有过上消化道出血病史,再次发生吐血时病情可能更为严重。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病情变化,提前做好急救准备,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参考既往的治疗方案及患者的反应,调整当前的治疗措施,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