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结核传播需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着手。控制传染源要对确诊患者规范抗结核治疗,尤其重视儿童患者;切断传播途径要保持环境通风消毒、个人不随地吐痰、不共用餐具等;保护易感人群要接种卡介苗,一般人群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特殊人群积极治基础病防结核。
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通风良好,每天应开窗通风数次,每次通风时间建议在30分钟以上,这样可以降低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浓度。对于结核患者居住的房间,除了定期通风外,还可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比如使用紫外线灯照射等方式,但要注意在有人的情况下避免使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在公共场所,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况,定期对公共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结核分枝杆菌在空气中的存活和传播机会。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然后将纸巾妥善处理。对于结核患者的痰液,应进行消毒处理后再丢弃,比如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浸泡等方式杀灭痰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另外,要避免与结核患者共用餐具、水杯等物品,防止通过消化道传播结核分枝杆菌。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是预防结核性腹膜炎等结核相关疾病的有效疫苗之一。新生儿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接种卡介苗,卡介苗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等严重结核疾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对于一些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高危人群,如密切接触肺结核患者的人员、免疫力低下人群等,也可以考虑接种卡介苗,但接种前需要由专业医生评估其接种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增强免疫力:对于一般人群,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是关键,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D等)、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蛋白质是身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摄入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来获取;维生素D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可通过适当晒太阳(每天10-15分钟,注意避免晒伤)以及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蛋黄等进行补充;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其良好来源。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成年人建议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相对更长,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发挥。还要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适度调整,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反而降低免疫力。对于免疫力低下的特殊人群,如患有艾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除了上述增强免疫力的一般措施外,还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基础疾病的病情进展,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更容易感染结核杆菌,所以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降低感染结核的风险;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是结核的高危人群,需要在治疗艾滋病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预防结核感染,如定期进行结核相关筛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