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典型症状有饱餐后或进食油腻食物后腹痛(可放射至肩背,程度不一)、恶心呕吐、发热,伴黄疸时提示炎症波及胆总管致梗阻;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抗感染,手术有胆囊切除术(适病情重等患者,不同年龄手术风险及恢复不同)和胆囊造口术(病情危重不耐受切除者,术后注意造口护理)。
一、急性胆囊炎的症状
(一)典型症状
1.腹痛:多发生于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程度不一,可为持续性钝痛、阵发性绞痛等。这是因为胆囊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及神经,导致疼痛产生,不同个体对疼痛的耐受和表现有所差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述腹痛,但会出现哭闹、拒食等表现;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状态特殊,可能对疼痛的感知和反应与平时略有不同。
2.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这是由于胆囊炎症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胃肠道反应。
3.发热:病情较轻时可能仅有低热,病情较重时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到38℃-39℃甚至更高。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时可能更易出现惊厥等情况;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发热时可能症状不典型,需密切观察。
(二)伴随症状
1.黄疸:当炎症波及胆总管,引起胆总管梗阻时,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这与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炎症累及范围有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出现黄疸的概率和表现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不同。
二、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1.禁食、胃肠减压:通过禁食减少食物对胆囊的刺激,胃肠减压可减轻腹胀,改善胃肠道功能,有利于炎症的控制。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出,同时密切观察胃肠道反应;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需更谨慎操作,避免加重胃肠道损伤。
2.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电解质情况等补充相应的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不同年龄和基础健康状况的患者对补液的需求和耐受不同,例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要求更高,需要精确计算补液量和补液速度;老年人可能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补液时需密切监测心肾功能。
3.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的有头孢菌素类等。选择抗生素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过敏史等因素,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有禁忌的抗生素;老年人要注意药物的肝肾功能影响,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二)手术治疗
1.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手术方式,适用于病情较重、保守治疗无效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有所不同,儿童手术耐受力相对较弱,术后恢复需加强护理;老年人手术创伤对身体的影响更大,术后要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有无感染等情况。
2.胆囊造口术:对于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可采用胆囊造口术,引流胆汁,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胆囊切除术。这种手术方式相对简单,创伤较小,但术后需注意造口部位的护理,防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不同人群的造口护理要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如儿童皮肤娇嫩,要注意造口周围皮肤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