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通过临床表现评估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及右上腹压痛等体征,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肝功能胆红素等异常,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观察胆囊壁及结石情况、CT可清晰显示胆囊周围,需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等鉴别,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方面表现有差异需综合判断。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症状表现
腹痛:多数患者有右上腹疼痛,开始时可为隐痛,随后可逐渐加重为剧烈绞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患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时腹痛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也会有腹部不适等表现;老年人可能因反应迟钝,腹痛症状可能较隐匿。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若病情较重,体温可更高。发热情况与感染程度相关,年轻患者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强时,发热可能相对较轻;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感染后发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或体温波动较大。
2.体征检查
右上腹压痛:右上腹胆囊区域有明显压痛,墨菲征(Murphy征)阳性,即检查者将左手平放于患者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若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墨菲征阳性。不同性别患者在体征上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胆囊位置可能有变化,会影响体征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对于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变化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仍有重要提示意义;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性降低,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不明显,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仍可反映感染情况。
2.肝功能检查
胆红素:部分患者可出现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提示胆道梗阻。不同年龄人群肝功能指标有一定生理差异,儿童胆红素代谢特点与成人不同,老年人肝功能储备下降,胆红素异常时需要更谨慎评估病因。
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可能会有不同程度升高,反映肝细胞受到一定损伤。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
胆囊壁情况:可观察到胆囊壁增厚,一般厚度超过3mm,还可显示胆囊内结石,表现为强回声光团伴声影,这是诊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重要依据。对于肥胖患者,腹部超声检查可能受气体等干扰,图像质量欠佳,但仍可尽量寻找胆囊及结石相关征象;儿童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时,要注意适度加压等操作,避免过度施压造成患儿不适。
2.CT检查
胆囊形态:能更清晰显示胆囊周围情况,如是否有胆囊周围渗出等,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进一步协助诊断。老年人进行CT检查时要考虑其肾功能等情况,因为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需权衡利弊。
四、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穿孔:消化性溃疡穿孔也可出现腹痛等表现,但腹痛起始部位及穿孔后表现等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不同,通过腹部X线等检查可鉴别,如消化性溃疡穿孔时腹部X线可能发现膈下游离气体。
2.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也有腹痛等表现,但其血淀粉酶、脂肪酶升高更明显,影像学检查胰腺有相应改变,可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鉴别。不同年龄人群患这两种疾病时,症状和检查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不同特点,需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