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支持治疗,如卧床休息、合理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病毒治疗,符合指征的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重型肝炎需选合适药物;免疫调节治疗,酌情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人工肝支持治疗,适用于早中期特定情况患者;肝移植,晚期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是晚期有效方法且术后需后续管理。
一、一般支持治疗
1.休息:重型肝炎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以减轻肝脏负担,这对病情恢复至关重要。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其有充足且规律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活动;成年患者也应严格遵循休息要求,避免因劳累加重肝脏损害。
2.饮食: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质的饮食。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能量,减少蛋白质的消耗;低脂饮食能减轻肝脏代谢脂肪的负担;对于成年患者,根据病情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1-1.5g,而儿童患者需按照其年龄、体重等因素合理调整蛋白质摄入,保证营养均衡同时不增加肝脏过多负担。同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3.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密切监测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及时纠正异常。重型肝炎患者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调整水电解质补充的量和速度需更加谨慎。例如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对水电解质变化更敏感,在补充过程中要精确计算,避免过量或不足导致不良后果。
二、抗病毒治疗
1.适应证:如果是因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重型肝炎,对于符合抗病毒指征的患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一般HBV-DNA阳性的患者可考虑抗病毒治疗。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和药物选择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在选择抗病毒药物时需充分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因素。
2.药物选择: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等,如恩替卡韦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病情、病毒情况等综合判断,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依据。
三、免疫调节治疗
1.糖皮质激素:对于部分重型肝炎患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例如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的重型肝炎中可能会用到,但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等,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需权衡利弊,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更需谨慎评估其对生长发育等的影响。
2.免疫球蛋白:可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等,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帮助。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其适应证和可能出现的过敏等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四、人工肝支持治疗
1.原理:通过人工肝装置清除患者体内有害物质,补充生物活性物质,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例如血浆置换等方法,利用血浆置换可清除患者血浆中的毒素、胆红素等。
2.适用情况:适用于重型肝炎早、中期,凝血酶原活动度在20%-40%之间且血小板>50×10/L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实施人工肝支持治疗时需根据其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调整治疗方案和参数。
五、肝移植
1.适应证:对于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肝移植。一般年龄不是绝对禁忌,但要综合评估患者全身状况等。例如患者年龄较小但全身状况良好、符合肝移植标准时也可考虑肝移植。
2.意义:肝移植是治疗晚期重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可重建正常肝脏功能,但术后需要长期免疫抑制治疗等后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