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有不同症状和体征表现,症状包括腹痛(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影响表现不同)、消化道症状(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影响表现不同)、全身症状(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影响表现不同);体征有腹部体征(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影响表现不同)及其他体征(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影响表现不同)。
表现:急性胆囊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右上腹疼痛,开始时可为隐痛,随后疼痛逐渐加重,呈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常发生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尤其是晚餐后。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急性胆囊炎腹痛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有时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哭闹不安,需要仔细鉴别。老年人由于痛觉敏感度下降,腹痛可能相对不剧烈,但病情可能进展较快。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胆囊收缩功能可能存在一定问题,更容易诱发急性胆囊炎出现腹痛症状。有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急性胆囊炎复发时腹痛可能更早出现且症状更明显。
消化道症状:
表现: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吐出胆汁。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急性胆囊炎消化道症状可能更为突出,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恶心、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等情况,需要密切关注水电解质平衡。老年人消化功能本身较弱,消化道症状可能会加重身体的虚弱状态。
生活方式影响:暴饮暴食、进食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容易引发急性胆囊炎的消化道症状。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人群,急性胆囊炎发作时消化道症状可能更严重。
全身症状:
表现:病情较重时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寒战。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的表现,如血压下降、精神萎靡等。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急性胆囊炎时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发热时可能体温升高不显著,但感染扩散的风险更高。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急性胆囊炎患者出现全身感染症状的风险。有慢性疾病且生活方式不规律的人群,全身症状可能更严重。
体征
腹部体征:
表现:右上腹可有压痛,墨菲征(Murphy征)阳性,即检查者将左手放在患者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若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墨菲征阳性。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右上腹可有肌紧张、反跳痛,提示可能存在胆囊穿孔等并发症。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腹部体征可能不典型,墨菲征阳性可能难以准确判断。婴幼儿由于腹部脂肪厚等原因,触诊时胆囊肿大可能不易被触及,但压痛等表现仍需仔细检查。老年人腹肌松弛,肌紧张和反跳痛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压痛可能存在。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腹部肌肉力量较弱,肌紧张等体征可能不明显。有肥胖等生活方式问题的人群,右上腹脂肪厚可能影响腹部体征的检查。
其他体征:
表现: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提示胆道梗阻。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时,需要警惕胆道闭锁等其他疾病的可能,因为儿童急性胆囊炎导致胆道梗阻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一旦出现黄染病情可能较复杂。老年人出现黄染可能提示胆道系统病变较重,且恢复相对较慢。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导致肥胖的人群,出现胆道梗阻进而皮肤巩膜黄染的风险增加。有胆道疾病家族史且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出现相关体征的可能性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