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时感到食管异物感,无法下咽食物怎么办

来源:民福康

进食时出现食管异物感且无法下咽食物需立即停止进食,可能由异物卡顿(成人常因误吞骨头等、儿童易误吞小物件、老年人因咀嚼问题)或食管本身疾病(如食管炎、狭窄、肿瘤)引起,应尽快就医,通过X线、CT、内镜等检查明确情况,儿童家长勿用不当方法,老年人要告知基础疾病,及时正确处理很重要。

一、初步判断与紧急处理

进食时感到食管异物感且无法下咽食物,首先应立即停止进食,尽量减少吞咽动作。因为继续进食可能会导致异物进一步嵌入食管,加重损伤等情况。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安抚,避免其因紧张哭闹而使异物情况更复杂。

二、可能的原因及对应情况

(一)异物卡顿

1.常见异物类型

成人可能因误吞骨头、鱼刺、果核等异物导致食管异物感。例如,吃鱼时不小心咽下鱼刺,就可能卡在食管狭窄部位,如食管入口、主动脉弓压迹处等。儿童则可能误吞小玩具、硬币等。儿童由于好奇心强,且口腔感觉和吞咽协调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发生异物卡顿情况。

从年龄角度看,儿童发生食管异物的概率相对较高,尤其是3-5岁的儿童,此阶段儿童喜欢将小物件放入口中,且吞咽反射尚不完善。而老年人可能因牙齿缺失、咀嚼功能减退,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就下咽,也容易导致异物卡顿。

2.疾病因素

食管本身的疾病也可能引起类似症状,如食管炎、食管狭窄、食管肿瘤等。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处于炎症状态,进食时可能会有异物感;食管狭窄患者由于食管腔变窄,食物通过受阻,会出现无法下咽食物的情况;食管肿瘤患者随着肿瘤的生长,会逐渐阻塞食管,导致进食困难和异物感。对于有长期食管炎病史或食管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出现这种情况更应警惕相关疾病。

三、及时就医及相关检查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对于不透X线的异物,如金属异物等,可以通过胸部X线平片初步判断异物的位置。但对于一些较小的、透X线的异物,如鱼刺等,X线可能无法直接发现。

2.CT检查

CT检查对于食管异物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能够清晰显示异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判断是否有食管穿孔等并发症也有帮助。对于儿童,CT检查需要谨慎进行,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同时要确保检查过程中儿童的配合,可在必要时使用镇静剂,但需由专业医生评估镇静剂使用的安全性。

(二)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诊断食管异物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明确异物的位置,还可以在必要时进行异物取出操作。对于怀疑有食管疾病的患者,内镜检查还能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情况,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食管炎、肿瘤等病变。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发生食管异物后,家长要保持冷静,避免强行喂食或用手抠喉咙等不当方法,这些方法可能会导致异物进一步损伤食管或进入更深部位。要尽快带儿童到有儿科急诊的医院就诊,在就医途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面色等情况,如有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要立即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二)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时,要特别注意是否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综合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同时,老年人在康复期间要注意饮食调整,以软食、半流食为主,避免再次发生异物卡顿或因进食困难导致营养不良等情况。

总之,进食时出现食管异物感无法下咽食物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尽快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食管穿孔
食管穿孔主要是指患者食管壁的全层破裂,是严重的食管创伤。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贲门癌能自测吗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贲门癌一般不能自测。 贲门癌是发生在食管和胃交界线下约2cm范围内的腺癌,初期症状不典型,甚至可能无任何症状,依靠自测很难发现。即使进入中晚期,其症状如吞咽剧痛、明显食管异物感、腹胀、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可能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 因此,如果感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持续存在或伴有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
食管疼痛是什么原因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食管疼痛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食管炎症、食管异物、食管肿瘤等方面。 1.食管炎症 如反流性食管炎,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导致炎症发生,引起疼痛;还有感染性食管炎,细菌、真菌等感染可引发食管炎症,出现疼痛。 2.食管异物 吞食的异物卡在食管中,可损伤食管黏膜,进而造成疼痛。 3.食管肿瘤 无论是良性还是恶
小儿食管异物该如何治疗
路承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甲
小儿食管异物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小儿误吞异物后,应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分紧张,家属可以对其进行安抚,及时取出食管内的异物。 2.药物治疗 可以遵医嘱给小儿服用阿莫西林颗粒、氨苄西林颗粒等药物,抑制细菌的繁殖,防止合并感染,加重病情。 3.手术治疗 确定异物的
小儿食管异物的就医指征是什么
路承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甲
小儿食管异物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小儿出现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等不舒服的症状时,应该及时带其去医院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后,尽早将异物取出。 2.病情加重 小儿出现呼吸困难的表现时,应该立刻带其就医,解除气管受压的情况,使其气管能够恢复正常的通气功能。 3.
小儿食管异物该如何预防
路承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甲
预防小儿食管异物的方法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混合汤饭、安全教育等。 1.良好的饮食习惯 家长应该督促小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细嚼慢咽,切忌匆忙进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儿食管异物的发病率。 2.避免进食混合汤饭 家长日常生活中应该将带刺或碎骨的汤和米饭分开,避免混合食用,有利于预防小儿食管
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的位置是什么
李保双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的位置需要分别阐述,如第1狭窄、第2狭窄、第3狭窄。 1、第1狭窄 第1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端,即咽与食管的交接处。此狭窄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咽和食管的交界处呈漏斗状所形成,食管异物容易滞留在此处,如鱼刺、骨头等。 2、第2狭窄 食管第2狭窄位于气管分叉处,即气管与食管的交叉处。此狭窄
大便又臭又黑怎么回事
李保双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大便又臭又黑可能是饮食不合理、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原因引起的。 1.饮食不合理 人体摄入较多的菠菜、猪肝、牛肉等食物时,食物无法完全被机体消化吸收,产生大量的浊气,二价铁转变成三价铁后,可能会出现大便发黑发臭的情况。 2.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滥用药物可引起胃溃疡,胃黏膜和更深层出现溃疡性病变时,
嗓子到食道管有堵塞感怎么办
李保双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食道管指的是食管,嗓子到食管有堵塞感可能是饮食不合理、扁桃体炎、食管异物等原因导致的,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具体如下: 1.饮食不合理 患者平时应该尽量少吃大蒜、生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适当多吃小米粥、鸡蛋羹等食物,减轻嗓子和食管受到的刺激,缓解不适。 2.扁桃体炎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银黄颗
胸口食道有噎住的感觉是什么原因
李保双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食道指食管。胸口食管有噎住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和食管异物、食管痉挛 、食管狭窄等因素有关。 1、食管异物 进食过快或不当,可能会造成食物、鱼刺、药片等异物卡在食管中,可能会导致胸骨后或食管内有噎住的感觉。 2、食管痉挛 食管痉挛是指食管肌肉不协调收缩引起的异常收缩。这种情况下,食管的肌肉收缩过度,可导
食道口有异物感什么原因
李保双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食道又称为食管,食管口有异物感可能是饮食不合理、食管炎、食管癌等原因引起的。 1.饮食不合理 患者进食过多胡椒、藤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时,可能会对食管黏膜造成刺激,导致食管黏膜充血、水肿,引发食管异物感。 2.食管炎 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可引起食管炎,食管出现炎症性病变,炎症因子不断刺激食管黏膜
食管异物如何取出
田秀芬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食道异物有很多种,如鱼刺、鱼骨或者是假牙等尖锐的物品,如果嵌顿在第二狭窄处,靠近主动脉弓处,有可能引起静动脉破裂。一旦食道异物发生以后,一定要第一时间来到医院,进行间接喉镜或者纤维喉镜取出。如果卡的比较大的东西,可能需要全麻,在麻醉内镜下取出。
食管异物病人的健康指导
田秀芬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食道异物多数都发生在老人和小孩身上,因为小孩他吃东西可能不太注意,老人感觉不太敏感了,可能容易发生,所以给小孩和老人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告诫要小口吃、慢慢吃。吃饭时要小心不要有尖锐物品放在食物里面,以免损伤食道,甚至引起严重后果。
食管异物和气管异物的区别
田秀芬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首先气管和食管是两个不同的解剖部位,气管在人体前部,食管在气管后面,但有一共同通道是下咽。食管异物可能会表现为胸前区的疼痛、呕血等症状。器官异物多表现为憋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当患者存在上述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导致疾其他严重后果的发生。
食管异物最危险的并发症
阮冠鑫 副主任医师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异物可以造成食道穿孔,甚至于食道的细菌感染,可以出现颈部的皮下气肿,甚至于纵隔气肿等等。异物长时间留存,可以造成食管周围炎,甚至于颈部间隙的感染,或者气管食管瘘。但是食管异物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大血管的破溃。食管中段尖锐的异物直接刺破食管壁及主动脉弓或者锁骨下动脉引起血管破裂,引起致命性的出血。当然感染也可以累积血管致其破裂出血,一旦出现大出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