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指胃部检测到幽门螺杆菌,其有口-口、粪-口传播途径,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疾病相关,可通过尿素呼气试验、胃镜检查联合病理活检等检测,发现阳性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治疗及方案。
1.感染途径相关
口-口传播:例如共用餐具、水杯等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在家庭生活中,如果有成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他成员通过密切的口-口接触,如喂食、亲吻等,容易被传染。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家庭成员感染幽门螺杆菌,儿童感染的风险较高,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且生活中可能与家人有较多密切接触。
粪-口传播:幽门螺杆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健康人接触后可能被感染。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水源或食物容易被污染的地区,感染风险会增加。不同年龄人群中,卫生习惯较差的人群,如不注意手卫生、饮食不卫生的人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更容易通过粪-口途径感染幽门螺杆菌。
2.与疾病的相关性
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感染后,幽门螺杆菌可破坏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反应。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也可能引发胃炎,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且儿童胃炎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胃部不适可能导致食欲下降,营养摄入不足。成年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引发的胃炎,症状可能相对多样,且长期的慢性胃炎可能增加发展为胃溃疡等疾病的风险。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会损伤胃和十二指肠黏膜,使得胃酸等消化液更容易侵蚀黏膜,从而引发溃疡。在不同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发生溃疡的风险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需要关注溃疡发生的可能性。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积极评估是否存在溃疡相关风险,及时采取措施。
胃癌: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I类致癌因子。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慢性炎症,持续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等变化,逐渐发展为胃癌。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发生胃癌的风险相对更高。而且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都需要定期进行胃部相关检查,如胃镜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胃癌病变。
3.检测方法及意义
尿素呼气试验:这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无创且简便。受试者口服含有被标记的尿素的试剂,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标记物的含量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对于儿童来说,尿素呼气试验相对容易接受,不会给儿童带来较大痛苦。成年人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方便地进行检测,以明确胃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镜检查联合病理活检: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既能直接观察胃部病变情况,又能通过病理检测幽门螺杆菌。这种方法对于一些有典型胃部症状或者怀疑有严重胃部疾病的患者更为适用。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在进行胃镜检查时都需要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判断是否采用该检测方法,但对于儿童来说,胃镜检查需要充分考虑其耐受性和麻醉等相关问题。
如果检测发现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是否有相关症状、是否有基础疾病等,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治疗以及采取何种治疗方案。例如,对于没有明显症状但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儿童,需要综合评估其感染带来的潜在风险;对于成年人有消化不良等症状且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可能需要积极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