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糜烂性胃炎有多种相关表现,包括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的呕血、黑便;腹痛方面有上腹隐痛及疼痛性质变化;还有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表现;特殊人群中儿童患者易现精神萎靡等,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易诱发基础疾病加重。
一、上消化道出血相关表现
1.呕血:急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现呕血症状,出血量大时呕吐物可呈鲜红色,出血量较少时可表现为呕吐咖啡样物质,这是因为胃黏膜糜烂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经胃酸作用后部分呈现咖啡样。例如,有研究显示约有一定比例的急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会出现呕血情况,出血的发生与胃黏膜糜烂的程度及累及血管的情况相关。
2.黑便:多数患者会有黑便,黑便的形成是由于血红蛋白中的铁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大便呈黑色。黑便的出现提示上消化道有出血,出血量不同时黑便的性状可能略有差异,一般出血量较大时黑便更为稀软,出血量较小时可能呈现柏油样便。
二、腹痛相关表现
1.上腹隐痛:患者常可出现上腹部隐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轻度胀痛、钝痛等。其疼痛机制主要与胃黏膜糜烂引起的炎症刺激有关,炎症刺激胃黏膜的神经末梢,导致疼痛感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一般来说,中青年患者可能因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如饮食不规律等,更易出现此类腹痛,而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腹痛表现可能与基础疾病有一定相互影响。例如,部分急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前来就诊,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正中或偏左等区域。
2.疼痛性质变化:部分患者腹痛性质可能会有变化,如疼痛程度可能加重或转为隐痛、胀痛等不同表现,这与胃黏膜糜烂的进展情况、是否合并其他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如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影响胃黏膜的炎症状态,进而导致腹痛性质的改变。
三、其他相关表现
1.恶心、呕吐: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少量血液。恶心、呕吐的发生是因为胃黏膜糜烂刺激胃蠕动功能紊乱,导致胃排空障碍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急性糜烂性胃炎引起的恶心、呕吐可能会影响其进食和营养摄入,需要特别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对于老年患者,恶心、呕吐可能会加重其身体的不适,甚至诱发其他并发症,如误吸等,因为老年患者的吞咽反射等可能相对较弱。
2.消化不良表现:部分患者会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如食欲减退、饱胀感等。这是由于胃黏膜糜烂影响了胃的正常消化功能,食物在胃内的消化过程受到干扰。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饮酒者,其本身胃黏膜就可能处于相对敏感状态,发生急性糜烂性胃炎时消化不良表现可能更为明显;而长期高盐饮食者,也可能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及消化不良症状。
四、特殊人群表现特点
1.儿童患者:儿童急性糜烂性胃炎除了可能出现上述一般表现外,可能更易出现精神萎靡等情况,因为儿童的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儿童可能因腹痛、呕吐等不适而哭闹不安,且由于其无法准确表达病情,需要医护人员及家长更加细致地观察其精神状态、呕吐次数、大便情况等。例如,儿童急性糜烂性胃炎时,若呕吐频繁可能导致脱水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处理。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急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如腹痛症状可能较轻甚至不明显,但却可能首先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情况,如呕血、黑便等。这是因为老年患者的胃黏膜萎缩等基础情况较多,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所以症状表现不典型,容易被忽视,需要临床医生提高警惕,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的加重,如诱发心肌梗死等,因此在治疗和观察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