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需从多方面着手,控制基础疾病方面,糖尿病患者严格控血糖,高脂血症患者积极调血脂;要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包括戒酒、合理饮食;及时治疗相关胆道疾病,胆结石患者积极治,胆道蛔虫症患者及时就医;儿童和老年人作为特殊人群也有各自特别注意事项,如儿童需家长监督养成良好习惯,老年人要注重基础疾病管理、注意饮食等以降低患病风险。
一、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生制定的降糖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以及合适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稳定在合理范围,例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尽量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通过良好的血糖管理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几率。
高脂血症患者:积极调整血脂,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之一。患者要注意低脂饮食,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富含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同时根据血脂升高程度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等,使血脂指标达到正常范围,一般总胆固醇<5.2mmol/L,甘油三酯<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等,从而降低患病风险。
二、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戒酒:长期大量饮酒是引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诱因。对于有长期饮酒习惯的人,应坚决戒酒。酒精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还可能导致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阻碍胰液排出,引发胰腺自身消化。无论男女,每日酒精摄入量应严格控制,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1g酒精相当于10ml啤酒、2.5ml黄酒、1.5ml低度白酒或1ml高度白酒),彻底戒酒可有效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风险。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进食时应注意食物的搭配,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例如,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证每天蔬菜摄入量在500g左右,水果200~300g,同时控制脂肪和糖分的过量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量,以维持胰腺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可能。
三、及时治疗相关胆道疾病
胆结石患者:患有胆结石的人群要积极治疗胆道疾病。胆结石可引起胆道梗阻,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腺,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炎症。对于胆结石患者,可根据结石的大小、数量、症状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或结石较大等情况,可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手术治疗,及时去除胆道结石这一潜在危险因素,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概率。
胆道蛔虫症患者:一旦发生胆道蛔虫症应及时就医治疗。胆道蛔虫症会导致胆道梗阻和感染,进而增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风险。医生会采取相应措施将蛔虫取出,解除胆道梗阻,如通过内镜下取虫等方法,防止蛔虫进入胰腺导管引发胰腺炎症。
四、特殊人群的特别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时期也要注意上述相关因素,家长要监督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儿童暴饮暴食和过度摄入高油高糖食物,同时关注儿童是否有胆道蛔虫等问题,如有异常及时带儿童就医诊治。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胆道畸形等情况,更要密切关注,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管理和治疗,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在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时更要注重基础疾病的管理。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等,要定期监测相关指标,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用药。同时,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上要更加注意易消化、营养均衡,避免因饮食不当引发胰腺疾病。此外,老年人在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病史和身体状况,以便医生更好地评估和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