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的评估包括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临床有反复发作上腹痛及消化道症状;实验室胰酶测定发作时轻度升高,胰外分泌功能试验粪便弹性蛋白酶可反映外分泌功能,血清生化可现血糖升高等;影像学腹部超声见胰实质回声等改变,CT示胰腺形态等情况,MRCP对胰胆管显示佳;组织病理活检见纤维化等是金标准。
一、临床特征评估
1.腹痛表现:慢性胰腺炎患者多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钝痛或剧痛等,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可向背部放射,疼痛发作与饮食、饮酒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疼痛逐渐加重且持续时间延长。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儿童患者腹痛可能表述不清,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女性患者在经期等特殊时期腹痛可能受激素影响而有所不同。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慢性胰腺炎患者,腹痛与饮酒史密切相关,而胆源性慢性胰腺炎患者多有胆道疾病病史。
2.其他消化道症状: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食欲减退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高油高脂饮食者更易出现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胰酶测定: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在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时可轻度升高,但多数患者在缓解期正常或仅有轻度升高。血清淀粉酶的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5-135U/L(不同检测方法略有差异),脂肪酶正常参考值一般为23-300U/L(不同检测方法略有差异)。其意义在于辅助判断胰腺的分泌功能及炎症状态,但需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分析,因为其他疾病如腮腺炎等也可能导致淀粉酶轻度升高。
2.胰外分泌功能试验:包括粪便弹性蛋白酶测定,正常参考值一般大于200μg/g粪便。粪便弹性蛋白酶降低提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该指标可反映胰腺分泌消化酶的能力,对于评估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功能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的人群粪便弹性蛋白酶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不同,儿童由于胰腺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参考值范围与成人有所差异。
3.血清生物化学检查:可出现血糖升高,因为慢性胰腺炎可影响胰岛细胞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血钙降低等情况,血钙正常参考值一般为2.25-2.58mmol/L,血钙降低可能与脂肪酶分解脂肪产生脂肪酸与钙结合形成钙皂有关。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可见胰腺实质回声不均匀、胰管扩张、胰腺钙化或囊肿形成等表现。胰管扩张可表现为胰管内径增宽,正常胰管内径一般小于2mm,当胰管内径大于2mm时需考虑胰管扩张可能。不同体型的患者腹部超声图像可能有所差异,肥胖患者由于腹部脂肪厚可能影响超声图像质量,需要更仔细的检查操作。
2.腹部CT:是诊断慢性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可清晰显示胰腺形态、胰管情况、胰腺钙化及胰周渗出等。典型表现为胰腺体积改变(增大或缩小)、胰管扩张、胰腺钙化、假性囊肿形成等。胰腺钙化在CT上表现为胰腺内散在或弥漫性的高密度影,对于诊断慢性胰腺炎有较高特异性。不同年龄患者的胰腺CT表现可能因生长发育等因素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胰腺体积较小,CT图像解读需更加精细。
3.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能清晰显示胰胆管系统,对于胰管结石、胰管扩张、胰管狭窄等情况显示效果优于腹部超声和CT。可明确胰管病变的部位、范围等,有助于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例如可以清晰显示胰管呈串珠样扩张等特征性改变,对于判断慢性胰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
胰腺活检可见胰腺组织中出现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是诊断慢性胰腺炎的金标准之一,但由于是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时考虑进行。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但需考虑患者的耐受情况等因素,例如老年患者进行胰腺活检时需评估其心肺功能等一般状况,以确保检查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