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式子宫切除术术前需进行患者一般情况、妇科、肠道、阴道准备及器械准备;术中包括体位与消毒、阴道探查与宫颈处理、处理子宫韧带、娩出子宫、阴道残端处理;术后需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阴道残端观察、活动与康复、饮食等方面的护理,整个过程要遵循规范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处理。
一、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
一般情况评估:需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对于老年患者,要特别关注其心肺储备功能,进行心电图、胸部X线等检查以排除心肺疾病;对于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相对合适的范围,以降低手术风险。不同年龄的患者身体机能不同,老年患者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细致的术前准备来保障手术安全。
妇科检查:了解子宫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等。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等检查方法,明确子宫病变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存在严重的盆腔粘连等不利于手术操作的情况。
肠道准备:通常在术前1-2天开始进行肠道准备,一般采用口服泻药的方式,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以清洁肠道,减少术中污染的风险。这对于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肠道功能可能不同,如长期便秘的患者可能需要更严格的肠道准备措施。
阴道准备:术前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阴道冲洗,一般每天1-2次,持续2-3天,以减少阴道内的细菌数量,降低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的几率。
2.器械准备:准备阴式子宫切除术所需的特殊器械,如阴道拉钩、子宫探针、宫颈钳、子宫剪等,确保器械齐全且性能良好。
二、手术步骤
1.体位与消毒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及腹部皮肤,铺无菌巾单。膀胱截石位有利于手术者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消毒和铺巾操作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防止术中感染。
2.阴道探查与宫颈处理
用阴道拉钩暴露阴道,用子宫探针探测宫腔深度和方向。然后用宫颈钳夹持宫颈前唇,适当牵引宫颈,以便更好地暴露手术部位。根据子宫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宫颈的适当处理,如对于有宫颈病变需要切除部分宫颈的情况,会使用宫颈剪等器械进行操作。
3.处理子宫韧带
圆韧带:用弯血管钳钳夹、切断、缝扎圆韧带。通常在靠近骨盆壁处钳夹圆韧带,然后进行切断和缝扎,以切断子宫的上部支持结构。不同年龄患者的韧带组织弹性等不同,操作时需注意力度和技巧。
主韧带:用弯血管钳钳夹主韧带,根据子宫切除的范围决定钳夹的位置和范围,然后进行切断、缝扎。主韧带是固定子宫的重要结构,处理时要准确,以保障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恢复。
骶韧带:同样用血管钳钳夹、切断、缝扎骶韧带,切断子宫的后部支持结构。
4.娩出子宫
在完成子宫各韧带的处理后,通过适当的操作将子宫从阴道娩出。如果子宫较大,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分离和切割等操作以顺利娩出。
5.阴道残端处理
对阴道残端进行缝合,一般采用可吸收缝线进行连续或间断缝合,以关闭阴道残端,防止出血和术后粘连等情况发生。
三、术后注意事项
1.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一般每小时监测一次,直至生命体征平稳。不同年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特点不同,老年患者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更需要密切观察。
阴道残端观察:观察阴道残端有无出血、渗液等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定期进行阴道残端的检查。
2.活动与康复
术后早期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适当的活动,如翻身、四肢活动等,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和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康复速度不同,如体质较弱的患者活动量增加要更循序渐进。
3.饮食
术后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渐恢复饮食。一般术后6小时可进流食,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饮食要富含营养,易于消化,以促进身体恢复。
阴式子宫切除术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处理,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良好预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更加细致的关注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