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有不孕症时,需先从年龄和性生活情况初步评估排查,女性要做基础生殖系统、内分泌、输卵管通畅等检查,男性要做精液分析、生殖系统超声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针对女性器质性病变、内分泌失调、输卵管堵塞及男性精索静脉曲张、精液质量异常等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高龄女性和有特殊病史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应及时按步骤评估、检查并处理以解决生育问题。
一、初步评估与自我排查
1.年龄因素:女性年龄超过35岁,男性年龄较大等情况可能增加不孕症风险。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卵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男性年龄增大,精子质量也可能降低。对于女性,25-34岁是生育的最佳年龄段,超过35岁属于高龄产妇,怀孕难度相对增加;男性一般40岁后生育能力也可能逐渐下降。
2.性生活情况:规律性生活(一般指每周2-3次左右)且未采取避孕措施超过12个月未怀孕(女性),或者未采取避孕措施12个月以上未使女方怀孕(男性),需要考虑不孕症可能。但如果女性年龄小于35岁,未避孕未孕超过12个月可考虑排查;女性年龄≥35岁,未避孕未孕超过6个月就应考虑排查。
二、及时就医检查
1.女性检查项目
基础生殖系统检查:包括妇科超声,可了解子宫的形态、大小、内膜情况以及卵巢的大小、卵泡数量等。例如通过超声可以发现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卵巢囊肿等影响受孕的病变。还会进行妇科内诊,检查阴道、宫颈、子宫、附件等情况。
内分泌检查:在月经周期的特定时间检测性激素六项(雌二醇、孕酮、睾酮、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了解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比如促卵泡生成素升高可能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抗缪勒管激素(AMH)检测可以评估卵巢储备功能,AMH水平越低,提示卵巢储备的卵泡数量越少。
输卵管通畅检查:常用输卵管造影,通过向子宫输卵管内注入造影剂,X线透视及摄片,了解输卵管是否通畅、阻塞部位及子宫腔形态。也可以选择输卵管通液术,但相对造影准确性稍差。
2.男性检查项目
精液分析:这是评估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检查。需要男性禁欲2-7天,然后通过手淫的方式采集精液,检测精液的量、精子浓度、精子活力(前向运动精子的比例等)、精子形态等指标。例如正常精液量应≥1.5ml,精子浓度应≥15×10/ml,前向运动精子比例应≥32%等。
生殖系统超声:检查睾丸、附睾、精索等情况,可发现睾丸发育不良、精索静脉曲张等影响精子生成和运输的问题。精索静脉曲张可能导致阴囊温度升高,影响精子质量。
三、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1.针对女性检查异常的情况
如果是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可能需要根据肌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考虑手术治疗,如肌瘤剔除术等。术后需要一定时间恢复,恢复后再评估受孕情况。
对于内分泌失调导致的问题,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排卵障碍,可能需要通过药物调整内分泌,促进排卵,常用药物有克罗米芬等促排卵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输卵管堵塞的女性,如果堵塞部位较轻微,可通过输卵管通液等治疗尝试疏通;如果堵塞严重,可能需要考虑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等。
2.针对男性检查异常的情况
精索静脉曲张较轻时可通过穿戴阴囊托等方式改善,严重的精索静脉曲张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术后也需要一段时间恢复精子质量。
对于精液质量异常的情况,如精子活力低等,可根据具体原因进行相应治疗,必要时也可考虑辅助生殖技术帮助受孕。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女性:高龄女性在排查不孕症时,要更加积极主动,因为其生育力下降明显。在检查过程中要配合医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处理。同时,高龄女性怀孕后发生流产、胎儿畸形等风险相对增加,所以在备孕和孕期都要加强监测。
2.有特殊病史人群:如果女性有盆腔炎病史,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增加不孕症风险,在排查时要详细告知医生病史,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男性如果有腮腺炎合并睾丸炎病史,可能影响睾丸生精功能,需要在检查时向医生说明相关病史。
总之,怀疑自己有不孕症时,应及时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评估、检查和处理,尽早明确原因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解决生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