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息肉在定义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性刮宫病理及治疗原则上有差异。子宫内膜增生是内膜腺体异常增生分多种类型,息肉是内膜局部过度增生的肿物;前者有月经紊乱等表现,后者主要是月经异常等;超声和宫腔镜表现各有特点;诊断性刮宫病理有别;治疗上增生根据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药物、手术等,息肉根据情况随访或宫腔镜下切除。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子宫内膜增生:是子宫内膜腺体的异常增生,常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失衡相关,可分为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等类型。单纯性增生是腺体轻度增生,腺体与间质比例增加,无异型性;复杂性增生腺体明显增生,排列拥挤,无细胞异型性;不典型增生腺体增生且细胞有异型性,属于癌前病变。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的带蒂或无蒂的肿物,由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和血管组成,多为良性病变,但部分也可能发生恶变。
二、临床表现差异
阴道异常出血
子宫内膜增生:可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不典型增生有时可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甚至可能被误诊为子宫内膜癌。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年轻女性可能因内分泌失调出现月经紊乱,围绝经期女性则更易因激素波动出现类似症状。
子宫内膜息肉:主要症状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尤其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部分较小的息肉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
其他表现
子宫内膜增生:一般无特殊腹部体征,不典型增生患者可能因长期阴道流血导致贫血,出现面色苍白等表现。
子宫内膜息肉:较大的息肉可能引起白带增多,或在性生活后出现接触性出血,部分患者可能因息肉影响受孕,导致不孕。
三、影像学检查特点
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增生:经阴道超声可见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单纯性增生时内膜增厚程度不一,复杂性增生及不典型增生内膜增厚更明显且回声不均匀。不同年龄女性超声表现可能受激素水平影响,年轻女性激素波动大时超声表现可能更复杂。
子宫内膜息肉:超声表现为子宫腔内可见单个或多个高回声团,边界清晰,有蒂的息肉可随体位移动,绝经后女性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需警惕恶变可能。
宫腔镜检查
子宫内膜增生:宫腔镜下可见子宫内膜整体或局部增厚,腺体形态异常,不典型增生时可见内膜呈结节状突起,血管分布异常等。不同年龄患者宫腔镜下表现因激素状态不同而有差异,围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低时内膜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可见息肉呈单个或多个,有蒂或无蒂,颜色鲜红,质软,蒂部宽窄不一。
四、诊断性刮宫与病理检查区别
子宫内膜增生:诊断性刮宫是重要诊断方法,单纯性增生刮出物为较多子宫内膜组织,腺体与间质比例增加;复杂性增生刮出物为密集的腺体,排列拥挤;不典型增生刮出物可见异型的腺体细胞。不同年龄患者病理检查时需结合其激素状态及整体健康情况综合判断,年轻患者可能因内分泌原因导致增生,治疗后需密切随访。
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性刮宫时可刮出息肉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和血管组成的肿物,周围有完整的内膜间质包绕。对于绝经后女性发现的息肉,病理检查更要仔细排查恶变情况。
五、治疗原则不同
子宫内膜增生
单纯性增生和复杂性增生:年轻有生育要求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使用孕激素类药物,通过调节激素水平使内膜转化,促进月经规律;无生育要求的围绝经期女性可考虑子宫内膜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选择需考虑其生育计划、健康状况等,年轻患者尽量保留生育功能,围绝经期患者则更倾向于减少复发及恶变风险的治疗方式。
不典型增生:年轻有生育要求者可尝试药物保守治疗,密切随访,若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则需考虑子宫切除术;无生育要求者多建议行子宫切除术,因为不典型增生有较高的恶变倾向。
子宫内膜息肉
较小无症状息肉:可定期随访观察,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部分息肉可能自行萎缩;育龄期女性若息肉较小但有生育计划,可先试孕,因为部分息肉可能不影响受孕,若试孕失败再考虑手术。
较大或有症状息肉:一般建议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这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相对灵活,但需考虑其全身状况,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时需评估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