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是子宫内膜损伤致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的疾病,发病与手术操作(如人工流产致内膜基底层受损、术后感染)及非手术因素(如青春期子宫内膜结核)相关,表现为月经异常(育龄期月经量减少或闭经,青春期伴结核时可有相应结核症状)、周期性腹痛,诊断靠超声、宫腔镜检查,治疗用宫腔镜下分离术及术后药物辅助,预后因年龄(年轻育龄期相对好,年龄大受影响)、生活方式及病史(有严重基础病或结核病史预后受影响)而异。
一、发病原因
1.手术操作相关
年龄与性别方面: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尤其是有过宫腔手术史的人群。如人工流产手术,无论是药物流产后清宫、普通人工流产还是无痛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过度搔刮宫腔,会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据相关研究,人工流产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多次人工流产的女性,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严重,宫腔粘连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
生活方式与病史方面: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术后如果发生感染,会加重子宫内膜的损伤,增加宫腔粘连的发生几率。例如,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过早性生活等,都可能导致宫腔感染,引发炎症反应,影响子宫内膜的修复,进而促使宫腔粘连的形成。
2.非手术因素
年龄方面:青春期女性如果患有子宫内膜结核等疾病,也可能影响子宫内膜,导致宫腔粘连。因为结核杆菌会侵袭子宫内膜,破坏子宫内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子宫内膜无法正常生长和修复,从而引起宫腔粘连。
二、临床表现
1.月经异常
年龄与性别方面:育龄期女性如果发生宫腔粘连,最常见的表现是月经量减少。轻度宫腔粘连可能仅表现为月经量较前减少1/3-1/2,而重度宫腔粘连则可能出现闭经。例如,一位30岁的女性,既往有过人工流产史,之后出现月经量逐渐减少,甚至闭经的情况,就要考虑宫腔粘连的可能。
生活方式与病史方面:如果女性本身有子宫内膜结核病史,除了月经量异常外,还可能伴有午后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
2.周期性腹痛
年龄与性别方面:部分宫腔粘连的女性会出现周期性腹痛,尤其是在月经来潮时。这是因为宫腔部分粘连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引起子宫收缩,从而出现下腹部疼痛。一般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出现腹痛,持续至月经结束。对于育龄期女性,这种周期性腹痛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导致工作和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特殊人群方面:青春期女性如果发生宫腔粘连出现周期性腹痛,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及时就医诊断和治疗。
三、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
年龄与性别方面:经阴道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都可以进行,通过超声可以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宫腔内是否有粘连形成的回声改变等。例如,在育龄期女性中,超声可以发现宫腔内有分隔样回声等粘连表现。
生活方式与病史方面:对于有宫腔操作史或结核病史的女性,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如果超声提示子宫内膜薄,宫腔内有异常回声,就要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宫腔粘连。
2.宫腔镜检查
年龄与性别方面: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宫腔粘连的金标准。适用于各年龄段有相关临床表现怀疑宫腔粘连的女性。通过宫腔镜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内粘连的部位、范围、程度等。比如,在育龄期女性中,能清晰看到粘连的纤维组织等情况。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青春期女性,在进行宫腔镜检查时需要更加谨慎操作,但如果高度怀疑宫腔粘连且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在充分评估风险后可以进行宫腔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治疗与预后
1.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对于宫腔粘连的治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通过手术可以分离粘连的组织,恢复宫腔的正常形态。例如,对于轻度宫腔粘连的患者,手术效果通常较好,术后子宫内膜有一定的修复可能。
药物治疗:术后可能会使用雌激素等药物来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不过药物治疗是辅助手术治疗的手段。
2.预后情况
年龄与性别方面:育龄期女性如果及时治疗,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有一定的妊娠机会。但是年龄较大的女性,卵巢功能可能会有所下降,妊娠几率相对较低。一般来说,年轻的育龄期女性预后相对较好,而年龄较大的女性预后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生活方式与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合并心脏病等,术后恢复可能会相对较慢。而对于有结核病史的患者,在治疗宫腔粘连的同时,还需要针对结核进行规范治疗,否则可能会影响宫腔粘连治疗后的预后,容易出现复发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