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狭窄是食管管腔直径缩小致食物通过困难的疾病,病因有先天性、后天性(炎症、创伤、肿瘤性),临床表现有吞咽困难、呕吐、胸痛等,诊断方法有食管X线钡餐检查、食管镜检查、CT检查,治疗原则包括内镜下治疗(食管扩张术、内镜下放置支架)和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狭窄手术重建、食管癌手术切除重建)。
一、病因
1.先天性因素
一些婴儿可能出生时就存在食管狭窄,这与胚胎发育过程中食管结构异常有关,比如食管壁肌肉层发育异常等情况,这种情况在新生儿中可出现,影响婴儿的进食,导致喂养困难等问题。
2.后天性因素
炎症性因素:
反流性食管炎是常见的引起后天性食管狭窄的原因。长期的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导致食管黏膜反复受损、修复,进而引起纤维组织增生,使食管管腔狭窄。这种情况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有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频繁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暴饮暴食等)、肥胖等情况的人群,女性和男性均可发病,但肥胖人群可能风险更高。
食管的感染性炎症,如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食管结核,也可能导致食管狭窄。结核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更易发生,比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
创伤性因素:
吞咽腐蚀剂(如强酸、强碱)会造成食管严重的化学烧伤,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狭窄。这种情况多有明确的误服腐蚀剂病史,儿童可能因好奇误服,需特别注意家庭中危险化学品的妥善保管。
医源性创伤,如食管内镜检查、食管扩张治疗等操作过程中造成食管黏膜撕裂、穿孔,愈合后形成瘢痕性狭窄。在进行食管相关医疗操作时,医生需严格规范操作以降低这种风险,对于有食管基础病变(如食管静脉曲张等)的患者,操作风险相对更高。
肿瘤性因素:
食管癌是导致食管狭窄的重要原因,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相对略高于女性。长期吸烟、饮酒、食用过烫食物、有食管癌家族史等因素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食管癌不断生长会占据食管管腔,导致狭窄。
食管的良性肿瘤,如平滑肌瘤等,也可能逐渐增大压迫食管造成狭窄,但相对食管癌来说发生率较低。
二、临床表现
1.吞咽困难
是食管狭窄最主要的症状。初期可能只是进食固体食物时有哽噎感,随着狭窄加重,逐渐发展为进食半流质、流质食物也困难。儿童若存在先天性食管狭窄,会表现为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
2.呕吐
多见于小儿先天性食管狭窄或食管狭窄程度较重的患者。食物无法顺利通过狭窄部位,在食管内潴留,当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引起呕吐,呕吐物可能为未消化的食物。
3.胸痛
部分患者会出现胸痛症状,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等。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食管狭窄患者可能在进食后或平卧时胸痛加重,这与胃酸反流刺激食管有关。
三、诊断方法
1.食管X线钡餐检查
通过口服钡剂,在X线下观察食管的形态、狭窄部位及程度等。可以清晰显示食管狭窄的位置是在食管上段、中段还是下段,以及狭窄的长度等情况,对食管狭窄的初步诊断有重要价值。
2.食管镜检查
能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情况,明确狭窄的病因,如是炎症、肿瘤还是瘢痕等。还可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等。对于怀疑食管癌的患者,食管镜检查加病理活检是确诊的关键。
3.CT检查
可以了解食管狭窄部位周围组织的情况,如是否有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是否肿大等,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四、治疗原则
1.内镜下治疗
食管扩张术:对于一些良性的、短段的食管狭窄可以采用食管扩张术。通过内镜将扩张器送入食管狭窄部位,逐步扩张食管管腔,改善吞咽困难症状。但对于一些容易复发的狭窄,可能需要多次扩张。儿童进行食管扩张时需特别谨慎,要选择合适的扩张器械和操作方法,避免造成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内镜下放置支架:对于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或严重的食管狭窄患者,可以在内镜下放置食管支架,缓解食管狭窄,改善进食情况。但支架放置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支架移位、食管穿孔等,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2.手术治疗
对于先天性食管狭窄:如果狭窄较为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食管成形术等,通过手术重建食管的正常结构,恢复食管的通畅性。
对于食管癌导致的食管狭窄: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允许,肿瘤没有远处转移,通常会考虑手术切除肿瘤并重建食管,如食管部分切除术、胃代食管术等。但手术风险较高,尤其是对于一些高龄、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需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