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增生与内膜癌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上存在差异。临床表现上,子宫内膜增生多为异常子宫出血,无明显下腹疼痛,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内膜癌绝经后多为阴道流血,伴阴道排液、下腹及腰骶部疼痛,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影像学检查中,超声下子宫内膜增生厚度相对较薄、回声均匀,内膜癌增厚超10mm、回声不均匀且血流丰富;MRI上子宫内膜增生信号均匀,内膜癌能准确判断肌层浸润等情况。病理学检查里,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下活检,子宫内膜增生可见不同程度腺体增生,内膜癌可见癌细胞及异型性。
一、临床表现差异
1.子宫内膜增生
多数患者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可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不同类型的内膜增生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单纯性增生患者出血情况相对较常见于月经间期出血或经期延长;复杂性增生可能也以异常子宫出血为主,但相对单纯性增生,出血表现可能没有特异性的不同,但总体出血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个体差异较大,一般不伴有明显的下腹部疼痛等其他特殊伴随症状,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生育期女性相对常见,与内分泌状态相关。
2.内膜癌
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同时,部分患者可伴有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时可有脓血性排液,恶臭。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等。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年轻女性中也有发病,但相对较少,与雌激素长期刺激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影像学检查鉴别
1.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增生:经阴道超声可发现子宫内膜增厚,但厚度一般相对内膜癌较薄,单纯性增生内膜厚度多在5-10mm左右,内膜回声多均匀;复杂性增生内膜厚度可能稍厚,回声也多均匀,血流信号一般不丰富。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超声表现类似,但生育期女性可能因内分泌波动影响内膜厚度判断,需要结合月经周期等情况综合分析。
内膜癌:超声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常超过10mm,内膜回声不均匀,可存在宫腔内赘生物,血流信号丰富,频谱多为低阻型血流。不同年龄的内膜癌患者超声表现类似,但绝经后女性内膜癌超声发现内膜增厚更应警惕,因为绝经后正常内膜厚度一般小于5mm,若超过则高度怀疑内膜癌可能。
2.MRI检查
子宫内膜增生:MRI可清晰显示子宫内膜情况,增生的内膜在T2加权像上信号特点与正常内膜增生期等类似,内膜厚度及信号均匀性符合增生表现,对肌层浸润等情况显示相对超声更清晰,但对于增生与早期癌的鉴别有时仍需结合其他检查。
内膜癌:MRI能准确判断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是否累及宫颈等情况。内膜癌在MRI上表现为内膜增厚且信号不均匀,肌层受侵时可见肌层信号异常,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等。对于各年龄段患者,MRI检查对于内膜癌的分期等评估有重要价值,但年轻患者若怀疑内膜癌,需综合考虑生育需求等因素选择检查方式。
三、病理学检查确诊
1.诊断性刮宫
子宫内膜增生:刮出的内膜组织病理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腺体增生,如单纯性增生表现为腺体大小不一,分布不均,腺体与间质比例增加;复杂性增生除腺体增生外,还可见腺体结构复杂,出现腺体背靠背、出芽、分支等,无明显间质浸润等恶性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的病理表现本质是增生的病理改变,只是年龄可能影响其发生的诱因不同,如年轻患者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紊乱相关,老年患者可能与肥胖、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但病理上都是增生的特点。
内膜癌:病理检查可见癌细胞,癌细胞具有异型性,如核大、深染、形态不规则,核分裂象多见等,可分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如内膜样癌、浆液性癌等。对于各年龄段患者,病理诊断是金标准,但年轻内膜癌患者需要格外谨慎评估,因为其生育需求等特殊情况,在病理诊断时要准确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等情况。
2.宫腔镜下活检
子宫内膜增生:宫腔镜下可见内膜表面不平,腺体开口明显等,取活检病理可明确增生类型,与诊断性刮宫类似,但宫腔镜下可直接观察内膜病变部位,选择性取材,提高诊断准确性。不同年龄患者在宫腔镜下表现类似增生的内膜外观,但结合年龄等病史,如年轻患者宫腔镜下看到内膜增生表现,需考虑内分泌因素等。
内膜癌:宫腔镜下可见宫腔内有赘生物或弥漫性内膜增厚,表面粗糙、质脆,取活检病理可确诊内膜癌,并且能更直观了解肿瘤在宫腔内的生长情况,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宫腔镜下活检对于内膜癌的确诊及分期评估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年轻内膜癌患者,宫腔镜检查能更精准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