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发生与门体分流异常、肝脏功能严重受损、肠道因素及其他诱发因素相关。门体分流异常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肝脏功能严重受损致代谢解毒障碍,如氨等毒性物质代谢异常;肠道因素有菌群失调、蠕动及屏障功能影响;其他诱发因素包含饮食(高蛋白、饮酒)、感染(全身性、肠道)、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低钾性碱中毒等)。
一、门体分流异常相关因素
(一)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门体分流
1.先天性门体分流: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的门体静脉之间的异常交通支,这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异常所导致,使得门静脉系统的血液未经肝脏充分代谢解毒等处理就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增加了肝性脑病发生的风险,在一些先天性肝脏血管畸形的患儿中可能更早出现相关表现,对于有家族遗传倾向或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病史的人群需重点关注。
2.后天性门体分流:常见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导致肝内血管受阻,门静脉压力增高,机体为了缓解门静脉高压会形成侧支循环,其中门体侧支循环开放是重要因素,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等,血液通过这些异常的侧支循环绕过肝脏,使得肠道产生的含氮等毒性物质未经肝脏有效清除而进入体循环,进而引发肝性脑病。
二、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因素
(一)代谢解毒功能障碍
1.氨的代谢异常:肝脏是处理氨的主要器官,正常情况下,肠道产生的氨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内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从而降低血氨水平。当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鸟氨酸循环相关的酶活性降低等,使得氨的代谢障碍,血氨水平升高。血氨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等,从而引发肝性脑病。例如,在重症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氨升高,进而导致神经精神症状。
2.其他毒性物质代谢异常:除了氨之外,肝脏还参与对硫醇、短链脂肪酸、假性神经递质等多种毒性物质的代谢。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这些毒性物质的代谢也会出现障碍,在体内蓄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影响神经功能,诱发肝性脑病。
三、肠道因素相关
(一)肠道菌群失调
1.肠道细菌繁殖变化:肝脏功能受损时,肠道的正常菌群平衡被打破,肠道细菌繁殖发生变化,一些产尿素酶的细菌增多,这些细菌可将肠道内的尿素分解为氨,使得肠道产氨增加。同时,肠道屏障功能可能受损,使得细菌及其毒素更容易进入门静脉系统,进一步加重肝脏的负担和对机体的毒性作用,从而促进肝性脑病的发生。例如,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肠道菌群失调,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肠道蠕动及屏障功能影响:肝脏疾病时,胃肠蠕动可能减慢,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毒素的产生。而且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也可能受损,使得肠道中的有害物质更容易进入血液,参与肝性脑病的发病过程。
四、其他诱发因素
(一)饮食因素
1.高蛋白饮食:当患者摄入过多蛋白质时,肠道产氨增加,因为蛋白质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产生氨。对于肝脏功能受损的患者,尤其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其肝脏对氨的代谢能力下降,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进一步升高血氨水平,诱发肝性脑病。例如,一些肝硬化患者在进食较多肉类等高蛋白食物后,出现意识障碍等肝性脑病的表现。
2.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进而发展为肝硬化等肝脏疾病。酒精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等对肝脏有直接毒性作用,会加重肝脏的损伤,影响肝脏的代谢解毒功能,同时饮酒还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等,促进肝性脑病的发生。有长期饮酒史的肝病患者更易在某些诱因下发生肝性脑病。
(二)感染因素
1.全身性感染: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感染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会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等,加重肝脏的负担,同时感染导致组织分解增加,产氨增多,并且炎症状态下机体的代谢等功能紊乱,容易诱发肝性脑病。例如,肝硬化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时,更易出现肝性脑病的症状。
2.肠道感染:肠道感染时,肠道细菌繁殖进一步增加,产氨增多,同时肠道屏障功能进一步受损,细菌及其毒素更容易进入体循环,加重肝脏的损伤和机体的毒性反应,从而诱发肝性脑病。
(三)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
1.低钾性碱中毒:常见于大量利尿、呕吐、腹泻等情况,低钾时细胞内钾离子外流,细胞外氢离子内流,导致代谢性碱中毒,而碱性环境有利于血氨穿过血-脑屏障。同时,低钾性碱中毒时肾脏排氨增加等因素,会使血氨升高,诱发肝性脑病。例如,肝硬化患者在使用强效利尿剂时,如果不注意补钾,就容易出现低钾性碱中毒,进而引发肝性脑病。
2.其他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等,也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和代谢,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低钠血症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脑细胞内,引起脑细胞水肿等,干扰神经功能,可能促进肝性脑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