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致胰酶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等的炎症反应,病因有胆道疾病、酒精、暴饮暴食等,临床表现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低血压或休克等,诊断靠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轻症和重症,轻症禁食胃肠减压等,重症需监护等,预后分轻症预后好、重症凶险,可通过积极治胆道疾病等预防,不同人群预防应对有不同注意点。
一、定义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二、病因
1.胆道疾病:胆石症、胆道感染等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由于胆总管与胰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胆道疾病时,结石、蛔虫等可阻塞胆总管末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炎。
2.酒精:长期大量饮酒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黏稠的胰液,酒精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还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管内压力增高,诱发急性胰腺炎。
3.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尤其是高脂、高蛋白食物,可刺激胰腺过度分泌,同时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促使胰腺炎发生。
4.代谢障碍:高钙血症可激活胰酶,促进胰管钙化,增加胰液分泌黏稠度,导致胰管结石形成,引发胰腺炎;高脂血症可使胰液内脂质沉积,损伤胰腺血管,影响胰腺血液循环,诱发胰腺炎。
5.外伤:腹部钝器伤、穿透伤等外伤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导致胰腺导管破裂、胰液外溢引发胰腺炎。
6.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累及胰腺,引发急性胰腺炎。
三、临床表现
1.腹痛: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多位于左上腹,可向左肩及左腰背部放射;胆源性胰腺炎的腹痛多始于右上腹,逐渐向左侧转移,并可向左肩及左腰背部放射。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为钝痛,重者呈持续性绞痛、刀割样痛,可伴有恶心、呕吐。
2.恶心、呕吐:起病后多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可呕吐胆汁或咖啡样物质,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
3.发热:多数患者有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若发热持续1周以上并伴有白细胞升高,应考虑有胰腺脓肿或胆道感染等并发症可能。
4.低血压或休克:重症胰腺炎患者可出现低血压或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皮肤苍白、湿冷等,主要是由于有效血容量不足、胰腺坏死释放心肌抑制因子致心肌收缩不良、并发感染等因素引起。
四、诊断
1.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可确诊本病,但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轻重,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可正常或低于正常。
血清脂肪酶: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对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较高。
C反应蛋白(CRP):CRP是组织损伤和炎症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在胰腺坏死时CRP明显升高,有助于评估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2.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等,但受肠气干扰,对胆总管及胰管的显示可能受限。
CT检查: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检查,不仅能诊断急性胰腺炎,还能鉴别水肿型和坏死型胰腺炎。可见胰腺弥漫性增大,边缘模糊,胰周渗出等改变。
五、治疗原则
1.轻症急性胰腺炎
禁食、胃肠减压:可减少胰液分泌,减轻腹胀。
补液、防治休克: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维持有效血容量,防止休克。
抑制胰腺分泌:常用药物有抑酸剂(如H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和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生长抑素可抑制胰液分泌,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镇痛:疼痛剧烈时可选用哌替啶等止痛药物,但禁用吗啡,因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疼痛。
抗生素:对于胆源性胰腺炎,多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重症急性胰腺炎
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腹部体征等,及时发现并发症。
液体复苏: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纠正休克。
抑制胰液分泌:可继续使用生长抑素等药物。
抗感染:选用针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
营养支持:早期一般采用肠外营养,病情趋于稳定后,尽早进行肠内营养,以维持肠道黏膜屏障,防止肠源性感染。
内镜治疗:对于胆源性胰腺炎,在急性期或病情稳定后可考虑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等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出现胰腺坏死、感染、脓肿等并发症时,需行手术治疗。
六、预后
1.轻症急性胰腺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积极治疗后多在1-2周内恢复。
2.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可达30%-60%。存活者中部分可遗留不同程度的胰腺功能不全,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胰腺炎。
七、预防
1.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如及时治疗胆石症、胆道感染等,避免胆道疾病反复发作诱发急性胰腺炎。
2.避免酗酒:长期大量饮酒者应逐渐减少饮酒量直至戒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避免进食高脂、高蛋白食物过多,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4.积极治疗代谢性疾病:如积极控制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等,将相关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5.避免腹部外伤: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腹部受到外伤。
6.对于有急性胰腺炎家族史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胰腺相关指标,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预防和应对急性胰腺炎时需注意:儿童若有胆道蛔虫等情况应及时治疗;女性在妊娠等特殊时期要注意饮食和身体状况;长期酗酒者需坚决戒酒;有胆道疾病病史或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等基础疾病者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复查,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