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分感染性(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性肠炎)和非感染性(自身免疫性、缺血性、放射性肠炎),临床表现有腹泻、腹痛、发热等,不同人群表现有特点,诊断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粪便常规、血常规、病原学)及影像学(X线、结肠镜)检查。
一、肠炎的定义
肠炎是指肠道的炎症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这些原因包括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免疫因素、物理化学因素(如放射性损伤、某些药物刺激、酗酒等)等。
二、肠炎的分类及常见类型
(一)感染性肠炎
1.细菌感染性肠炎
常见的有沙门氏菌肠炎,多因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引起,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是饮食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例如,食用被污染的肉类、蛋类等食物后,沙门氏菌会侵入肠道,引起肠道炎症,患儿可能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大肠杆菌肠炎也是常见类型,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可产生毒素,损伤肠道黏膜,导致肠道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可从轻度腹泻到严重的脓血便、脱水等。
2.病毒感染性肠炎
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秋冬季节高发。轮状病毒侵犯肠道后,会引起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受损,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患儿出现频繁的水样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诺如病毒肠炎可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各年龄段均可感染,但以成人和学龄儿童多见,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发病急,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寄生虫感染性肠炎
如阿米巴痢疾,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引起,可侵犯肠道,引起肠道黏膜的炎症、溃疡等病变,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粪便中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二)非感染性肠炎
1.自身免疫性肠炎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性肠病,可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多见于中青年。其病因与自身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病变呈节段性分布,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等症状,病情易反复发作,可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在儿童患者中需特别关注)。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病程漫长,反复发作。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相关,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病情轻重不一,也可对儿童患者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2.缺血性肠炎
多发生于老年人,由于肠道血管狭窄、栓塞等原因导致肠道供血不足,引起肠道黏膜缺血、缺氧,进而发生炎症。患者可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腹痛多为突然发生的腹部绞痛,疼痛部位与缺血的肠道部位相关。
3.放射性肠炎
常见于接受盆腔、腹腔或腹部放射治疗的患者,放疗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导致炎症发生。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放射性肠炎和慢性放射性肠炎,急性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慢性者可出现肠道狭窄、粘连等并发症。
三、肠炎的临床表现
(一)一般症状
1.腹泻
不同类型的肠炎腹泻表现有所差异。感染性肠炎中,细菌感染性肠炎腹泻次数可多可少,轻者每日数次,重者可达十余次,粪便性状多样,可为稀便、黏液便、脓血便等;病毒感染性肠炎多为水样腹泻;自身免疫性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有黏液脓血便。
2.腹痛
疼痛性质和部位因肠炎类型和病变部位而异。细菌感染性肠炎引起的腹痛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部位不固定;缺血性肠炎的腹痛多较剧烈,呈绞痛样,部位与缺血肠道相关;克罗恩病的腹痛常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可为痉挛性疼痛,进餐后加重,排便后可缓解。
3.发热
感染性肠炎患者常伴有发热,细菌感染时体温可升高,多为中度发热或高热;病毒感染性肠炎也可出现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自身免疫性肠炎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在活动期也可出现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
(二)不同人群的表现特点
1.儿童肠炎
儿童感染性肠炎较为常见,轮状病毒肠炎在婴幼儿中发病时,除了典型的腹泻、呕吐、发热外,由于儿童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表现为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等。自身免疫性肠炎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克罗恩病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
2.老年人肠炎
老年人缺血性肠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由于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存在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肠道供血不足的情况更易发生。同时,老年人自身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感染性肠炎的表现可能不典型,如发热不明显,腹泻症状可能较轻,但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四、肠炎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起病急缓、腹泻的频率、粪便的性状、是否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以及发病前的饮食情况(如是否食用不洁食物、生冷食物等)、旅行史、接触史等。对于儿童患者,还需询问喂养情况、生长发育情况等。
(二)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了解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包块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检查皮肤弹性、前囟门情况等,以判断有无脱水。
(三)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
可观察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寄生虫卵等。感染性肠炎时,粪便中常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细菌感染时还可能找到致病菌;寄生虫感染性肠炎可找到相应的寄生虫卵或滋养体。
2.血常规检查
细菌感染性肠炎患者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病毒感染性肠炎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升高;自身免疫性肠炎在活动期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
3.病原学检查
对于感染性肠炎,可进行粪便病原体培养,如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病毒检测可通过核酸检测等方法确定病毒类型,寄生虫检查可找到相应的寄生虫。
(四)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对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性肠炎,X线钡剂造影可观察肠道的病变情况,如克罗恩病可见肠道黏膜皱襞粗乱、纵行溃疡、鹅卵石样改变等;溃疡性结肠炎可见结肠袋消失、黏膜粗乱、颗粒状改变等。
2.结肠镜检查
是诊断肠炎尤其是自身免疫性肠炎、大肠感染性肠炎的重要方法。通过结肠镜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溃疡的形态、部位、大小等,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例如,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表现为黏膜弥漫性炎症、隐窝脓肿等;克罗恩病的病理表现为非干酪性肉芽肿、裂隙状溃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