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便失禁的原因包括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痴呆、马尾综合征、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

1.脑血管意外
老年人群中脑血管意外(如脑梗死、脑出血)较为常见。当脑部的运动、感觉、排便等相关神经中枢受损时,会影响对排便反射的调控。例如,脑梗死导致大脑皮层对脊髓排便中枢的控制失调,使得肛门括约肌等排便相关肌肉的协调运动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大便失禁。
2.帕金森病
这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由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受损,导致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不仅会出现运动障碍,还会影响胃肠道的神经调控,使得肠道蠕动异常以及肛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大便失禁。
3.痴呆
老年痴呆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认知功能逐渐减退,对排便的感知和控制能力下降。例如,患者可能无法及时察觉到肠道的排便信号,或者不能正确地做出去厕所排便的行为反应,从而导致大便失禁。
4.马尾综合征
多见于老年人群中腰椎病变相关情况,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突出的椎间盘或增生的骨质压迫马尾神经,会影响支配肛门周围肌肉的神经传导,导致肛门括约肌张力下降、排便反射异常,进而引发大便失禁。
5.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老年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外周神经,包括支配肠道和肛门括约肌的神经。这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肛门括约肌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大便失禁。
此外,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群盆底肌肉会出现自然的退行性变化,肌肉纤维逐渐减少,肌肉力量减弱。例如,盆底的肛提肌等肌肉萎缩,会导致对肛门的支撑和控制能力下降,使得肛门括约肌无法有效地关闭,从而容易引发大便失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