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是严重分娩期并发症,病因未完全明确,与羊膜腔内压力过高、胎膜破裂、宫颈或宫体损伤处有开放静脉或血窦及高龄产妇等高危因素相关,起病急凶险,需综合抢救,孕产妇孕期应产检,分娩时配合医护及时告知异常。
羊膜腔内压力过高:多发生于临产后,尤其是强直性子宫收缩或缩宫素使用不当致使子宫收缩过强时,子宫收缩过强会使羊膜腔内压力显著升高,超过静脉压,从而促使羊水有可能被挤入破损的微血管而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例如,经产妇的子宫肌层相对较厚,子宫收缩力更强,相比初产妇更易出现这种羊膜腔内压力过高的情况。
胎膜破裂:胎膜破裂是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重要条件之一,常见于胎膜早破、人工破膜等情况。当胎膜破裂后,羊水可从子宫蜕膜或宫颈管破损的小血管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比如,胎膜早破时间较长时,羊水持续外流,增加了羊水进入母体的机会。
宫颈或宫体损伤处有开放的静脉或血窦:分娩过程中,如宫颈裂伤、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情况,会导致宫颈或宫体损伤处存在开放的静脉或血窦,此时羊水可通过这些开放的血管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例如,胎盘早剥时,剥离面的血窦开放,羊水容易由此进入母体。
其他高危因素:高龄产妇、多产妇、过强宫缩、急产、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不完全破裂、剖宫产等情况均可能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有研究表明,高龄产妇由于机体各方面机能相对下降,身体对羊水进入后的应激反应可能不如年轻产妇,更易发生羊水栓塞;剖宫产时子宫切口处存在开放的血窦,也是羊水进入母体的一个潜在通道。
羊水栓塞起病急骤,病情凶险,一旦怀疑发生羊水栓塞,需立即进行抢救,包括抗过敏、纠正呼吸循环衰竭、抗休克、防治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肾衰竭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对于孕产妇来说,孕期应按时进行产检,密切关注自身及胎儿的情况,在分娩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尽早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羊水栓塞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