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颅脑损伤的诊断需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体格检查可初步发现迹象,意识、瞳孔、肢体等情况可评估;影像学检查中头颅X线平片看颅骨骨折,头颅CT是重要方法,头颅MRI可辅助;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看白细胞,脑脊液检查助判颅内感染。儿童、特殊病史、老年患者检查有特殊注意事项。
影像学检查
头颅X线平片:可以了解颅骨骨折的情况,能发现颅骨是否有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等,但对于颅内细微的病变显示不如CT。例如能明确骨折线的走行、骨折片的移位情况等。
头颅CT:是诊断开放性颅脑损伤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的情况,包括是否有颅内出血、血肿的部位、大小,脑挫裂伤的范围等。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能明确颅内损伤与外界相通的情况以及颅内损伤的具体形态,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通过CT平扫加增强扫描等,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病情。
头颅MRI: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辅助诊断,尤其是对于一些早期CT未发现的细微脑损伤、脑干损伤等可能有更好的显示,但在急性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急诊评估中,CT更为常用。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等情况,若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有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例如在开放性颅脑损伤后,若合并感染,白细胞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脑脊液检查: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若怀疑有颅内感染,可进行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查。通过脑脊液的常规、生化以及病原学检查等,明确是否有颅内感染,如细菌性脑膜炎等,脑脊液中可能会出现白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升高等改变,还可以找到相应的病原菌。
对于儿童患者,在进行体格检查时要更加轻柔、耐心,避免因患儿不配合而遗漏重要体征;在影像学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在进行腰椎穿刺等操作时要格外谨慎,防止出现出血等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评估病情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对颅脑损伤诊断和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