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病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不同年龄段和性别有不同常见病理类型,长期劳累等可诱发或加重;继发性包括感染因素(细菌如链球菌感染、病毒如乙肝病毒感染可致)、系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育龄女,糖尿病病程长可致糖尿病肾病)、药物及中毒(某些药物和有毒物质可引发)。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可继发肾病综合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患者多有前期链球菌感染病史,如扁桃体炎等,链球菌感染后引发机体免疫反应,进而损伤肾脏导致肾病综合征。对于儿童来说,良好的口腔卫生等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链球菌感染的机会,降低继发肾病综合征的风险;而对于成人,避免长期处于拥挤、卫生条件差的环境等也可减少细菌感染相关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病毒感染:乙肝病毒相关的肾炎可引起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在乙肝高发地区较为常见。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抗原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对于乙肝患者,规范治疗乙肝,定期监测肾脏功能等是预防乙肝相关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系统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女性。患者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累及肾脏时可导致肾病综合征。育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阳光暴晒等诱发狼疮活动的因素,定期进行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脏受累情况。
糖尿病: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糖尿病肾病,进而发展为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药物及中毒:某些药物如含金制剂、青霉胺等可能引起肾病综合征,长期接触某些有毒物质如有机溶剂等也可能导致肾脏损伤进而出现肾病综合征。对于需要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肾损伤药物的患者,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发现异常及时调整用药;对于接触有毒物质的人群,要做好职业防护,减少有毒物质的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