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通过尿常规检查有提示作用,但不能仅依此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有时还需肾穿刺活检,因有其他情况可致尿常规异常,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指标,有既往肾脏病史者需密切关注尿常规变化。
尿常规中与慢性肾炎相关的指标及意义
蛋白尿:慢性肾炎患者尿常规检查常可发现蛋白尿,即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多。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少,当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时,蛋白质可漏出到尿液中,通过尿常规检测可发现尿蛋白阳性。但蛋白尿的程度并不一定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完全平行,不过尿蛋白的量能反映肾小球损害的程度等情况。例如,轻度的慢性肾炎可能仅表现为少量蛋白尿,而病情较重时蛋白尿可能较多。
血尿:也较为常见,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是慢性肾炎常见的血尿类型,其红细胞形态多为畸形红细胞。通过尿常规发现血尿后,还需要进一步鉴别血尿的来源等,以辅助判断是否为慢性肾炎等肾脏疾病引起。
不过,尿常规检查只是初步筛查手段,因为有一些其他情况也可能导致尿常规中出现蛋白尿或血尿,比如剧烈运动、发热等生理性因素可能会引起暂时性的蛋白尿或血尿,但这种情况通常是暂时的,去除诱因后可恢复正常。而要确诊慢性肾炎,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是否有水肿、高血压等)、肾功能检查(如血肌酐、尿素氮等)、肾脏超声等检查,有时可能还需要进行肾穿刺活检,通过病理检查来明确肾脏病变的类型、程度等,从而确诊慢性肾炎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慢性肾炎的发生及尿常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慢性肾炎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出现尿常规异常;老年人患慢性肾炎时,其尿常规改变可能与其他年龄段有一定不同,但基本的蛋白尿、血尿等指标意义类似。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尿常规中相关指标的表现,所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肾脏健康很重要。有既往肾脏病史的人群,发生慢性肾炎的风险相对较高,更需要密切关注尿常规等检查指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