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血液尿液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肾功能衰竭类型与病因,急性肾衰针对病因施治,慢性肾衰控基础病及并发症终末期可肾替代治疗,急性肾衰适当休息调液体入量,慢性肾衰行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控磷钾等并规律作息,儿童肾衰避肾毒性药兼顾生理特点,老年人肾衰综合评估器官功能个体化用药,妊娠期肾衰权衡母婴安全多学科协作制定计划。
一、明确诊断与评估
通过血液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肌酐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尿素氮水平常随肌酐同步变化)、尿液检查(观察尿蛋白、血尿等情况)及影像学检查(超声、CT等评估肾脏形态结构)明确肾功能衰竭类型(急性或慢性)及病因,如急性肾衰可能由肾缺血、肾毒性药物等引起,慢性肾衰多与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相关。
二、治疗措施
1.急性肾功能衰竭:针对病因施治,若由休克导致需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因药物肾毒性需停用相关肾毒性药物,若存在尿路梗阻需解除梗阻;2.慢性肾功能衰竭: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规范降压、糖尿病患者严格控糖以延缓肾功能进展,同时处理并发症,如纠正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时限制钾摄入、必要时药物降钾),当肾功能进展至终末期,可考虑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
三、生活方式调整
1.急性肾衰患者需适当休息,根据病情调整液体入量,遵循医生建议补液或限液;2.慢性肾衰患者需实施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5克),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如摄入鸡蛋、牛奶等动物蛋白),控制磷(减少坚果、动物内脏等摄入)、钾(避免香蕉、橙子等高钾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劳累。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肾衰: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治疗需兼顾儿童生理特点,优先选择对儿童影响小的治疗方案;2.老年人肾衰:常合并心脑血管等基础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各器官功能,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3.妊娠期肾衰:需权衡母婴安全,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措施,密切监测母体及胎儿状况,必要时在多学科协作下制定诊疗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