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脐带扭转风险,孕妇可定期产检监测脐带情况,采取左侧卧位休息,适度运动,关注胎动,避免腹部受外力撞击。孕28周后每4周左右超声检查,36周后每周一次;左侧卧位可改善血液循环;适度散步等运动有益;胎动异常及时就医;注意保护腹部防撞击,多胎妊娠等高危孕妇更要加强防护。
保持良好的体位
孕妇应尽量采取左侧卧位的休息姿势。因为左侧卧位可以减轻增大的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胎儿的血液供应,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脐带扭转的发生风险。对于长时间站立或坐着的孕妇,要定时改变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腹部压力不均衡等情况影响脐带状态。
适度运动
孕妇可以进行适度的、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运动,如散步等。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孕妇的身体素质,促进血液循环,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使身体机能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从而有利于胎儿在宫内的稳定,降低脐带扭转的可能性。不过,运动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进行,避免过度劳累。例如,每天可以进行30分钟左右的散步,但要注意场地的选择,避免在路况复杂或人员密集的地方运动,防止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关注胎儿胎动情况
孕妇要学会自我监测胎儿的胎动。一般来说,正常胎动每小时约3-5次。如果胎动出现过于频繁或明显减少等异常情况,可能提示胎儿在宫内存在一定问题,包括脐带可能出现了扭转等情况。孕妇一旦发现胎动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例如,当孕妇感觉胎动次数与平时相比明显不同时,如胎动次数较以往减少超过50%或胎动次数过于频繁无规律等,都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通过胎心监护、超声等检查来了解胎儿及脐带的情况。
避免腹部受到外力撞击
孕妇要注意保护腹部,避免腹部受到外力的撞击。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外出活动时,都要小心谨慎,防止摔倒、碰撞等情况发生。因为腹部受到外力撞击可能会影响到子宫内胎儿及脐带的状态,增加脐带扭转等不良情况的发生风险。例如,在行走时要留意路面状况,避免踩到不平的地方;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系好安全带等。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多胎妊娠等,更要加强腹部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