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每个心房激动能传心室的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超正常时限且每个P波后有QRS波群,发生机制是房室结传导延迟,病因有生理性(如年轻人迷走神经张力高)和病理性(如冠心病、心肌炎等),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有非特异表现,靠心电图诊断,治疗针对原发病,老年人要控危险因素防进展,儿童需评估畸形等并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系统中激动从心房传至心室的时间延长,但每个心房激动仍能传入心室的一种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为PR间期延长,成人PR间期超过0.20秒(老年人PR间期超过0.22秒)。
心电图表现
通过心电图检查可明确诊断,主要表现为PR间期超过上述正常时限,且每个P波后均有相关的QRS波群。
发生机制
主要是房室结传导延迟,导致心房激动传至心室的时间延长,具体机制与房室结区域的电生理特性改变有关,如传导速度减慢等。
病因情况
生理性因素:可见于运动员或年轻人,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导致房室结传导暂时延长。
病理性因素:常见于冠心病(如心肌缺血影响房室结血供)、心肌炎(心肌炎症累及房室结)、心肌病(心肌结构或功能异常影响传导)、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结构异常干扰传导通路)等。
临床症状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当心室率不过慢时通常无特殊不适;若合并其他心律失常或存在严重基础心脏疾病,可能出现心悸、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
诊断方式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通过记录心电图发现PR间期延长即可确诊。
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原发病治疗:针对引起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如冠心病患者需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等),心肌炎患者需积极抗炎等治疗。
特殊人群关注:
老年人:合并冠心病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需密切监测心脏功能,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病情进展为更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
儿童:因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需评估心脏畸形程度及心功能,必要时结合病情考虑手术等干预措施,同时注重儿童生长发育及心脏功能监测,避免传导阻滞影响心脏泵血功能而阻碍生长发育。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