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病史、症状表现、体征、辅助检查等方面判断姨妈与黄体破裂,姨妈有规律月经周期、经期等,症状相对轻,体征及辅助检查有相应特点;黄体破裂多在月经后半期,有突发剧烈腹痛等,体征及辅助检查有其特征,特殊人群需结合具体情况谨慎判断。
1.从病史方面判断
姨妈(月经):有规律的月经周期,通常在生育年龄女性中,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经期持续2-8天,经量中等。如果是正常月经来潮,多发生在预期的月经时间,且既往有规律月经史。
黄体破裂: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后半期,即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有性生活史的女性需考虑此情况,部分患者可能有下腹部受到撞击、剧烈运动、用力咳嗽或排便等诱因。
2.从症状表现判断
姨妈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疼痛程度一般相对较轻,常伴有腰骶部酸痛等,同时会有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符合正常月经的量,颜色暗红,月经血是伴随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等的混合液体。
黄体破裂症状:突然发生的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疼痛程度较剧烈,可伴有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失血性休克表现,阴道一般无流血或仅有少量阴道流血。
3.从体征方面判断
姨妈相关体征:妇科检查时子宫大小、质地正常,双侧附件无明显异常,腹部压痛不明显或仅下腹部有轻度压痛。
黄体破裂体征:妇科检查时患侧附件区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这是黄体破裂较有特征性的体征,而姨妈时后穹窿穿刺无此表现。
4.从辅助检查判断
姨妈相关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内膜有周期性变化,子宫及附件一般无异常包块等;血液中孕激素水平处于月经周期相应阶段的变化,一般无腹腔内出血表现。
黄体破裂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一侧附件区有低回声区或混合性回声区,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可明确诊断,血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一般为阴性,可与异位妊娠破裂相鉴别,异位妊娠破裂时血HCG阳性。
对于特殊人群,如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不久时月经可能不太规律,但判断原则类似,需结合病史、症状等综合判断;对于妊娠期女性出现下腹部疼痛,需特别警惕黄体破裂等情况,因为妊娠期生理状态特殊,诊断和处理需更加谨慎,要及时就医通过多种检查手段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