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外血肿多由颅骨骨折损伤血管致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与颅骨内板间呈双凸透镜形有中间清醒期等表现头颅CT见双凸透镜形高密度影儿童多与颅骨骨折相关男性可能更易发需据血肿量决定治疗;硬膜下血肿常因脑挫裂伤致血液积聚硬脑膜与蛛网膜间呈新月形急性重昏迷进行性加重慢性多见于老人有轻微外伤史起病隐匿头颅CT见新月形高密度影老人因脑萎缩易发病儿童多因严重外伤治疗依血肿情况急性大量需手术慢性可钻孔引流等。
一、血肿形成相关因素及位置特征
1.硬脑膜外血肿:多由颅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等血管所致,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与颅骨内板之间,因硬脑膜与颅骨内板连接紧密,血肿范围受颅骨限制,一般不超颅缝,呈双凸透镜形;
2.硬膜下血肿:常因脑挫裂伤致皮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此间隙较大,血肿可跨越颅缝,呈新月形。
二、临床表现差异
1.硬脑膜外血肿:典型表现为中间清醒期,即头部外伤后先昏迷,随后清醒,之后再昏迷(因初始血肿量小脑受压不明显时清醒,血肿量增加致颅内压增高再次昏迷),儿童患者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可直接呈持续昏迷;
2.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症状重,昏迷多进行性加重;慢性硬膜下血肿多见于老年人,有轻微外伤史,起病隐匿,表现为头痛、智力减退、步态不稳等。
三、影像学表现区别
1.硬脑膜外血肿:头颅CT显示颅骨内板下双凸透镜形高密度影;
2.硬膜下血肿:头颅CT显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
四、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
1.硬脑膜外血肿:儿童硬脑膜外血肿多与颅骨骨折相关,男性因高风险活动可能相对更易发生;老年人硬膜下血肿相对多见,与脑萎缩致桥静脉易撕裂有关,男女性别在发病上无绝对严格差异,不同年龄段因生理特点发病情况有别;
2.硬膜下血肿:老年人因脑萎缩,轻微外力即可致桥静脉撕裂引发硬膜下血肿,儿童硬膜下血肿多因较严重头部外伤,女性特殊生理阶段无特殊倾向性发病,整体发病与年龄关联更密切。
五、治疗要点
1.硬脑膜外血肿:根据血肿量等决定治疗方案,血肿量大时需手术清除血肿;
2.硬膜下血肿:依血肿情况治疗,急性大量硬膜下血肿需手术,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考虑钻孔引流等手术方式,治疗中综合考虑患者整体状况,尤其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