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伤口处理、控制出血、防治感染;手术治疗有清创术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护理与康复包括一般护理和康复治疗,各环节需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等情况调整操作或方案以保障患者康复。
伤口处理
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减少污染进一步加重,注意避免施压于伤口,防止颅内组织进一步脱出等情况,对于有明显污染的伤口,在清创时要彻底清除污染物,但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不同年龄段患者伤口清创时需注意操作的精细程度,幼儿皮肤更娇嫩,操作需格外轻柔。
控制出血
对于明显的出血点可采用压迫止血等方法,若出血量大,需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开放性颅脑损伤常伴有血管损伤导致出血,快速有效的止血能避免患者失血性休克,不同性别患者在止血操作上无本质区别,但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止血力度等。
防治感染
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选用广谱抗生素,根据病情及细菌培养结果调整,颅脑损伤后感染风险较高,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用药规范,考虑患者年龄因素,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用药需谨慎选择,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严重影响的抗生素。
手术治疗
清创术:尽早进行清创缝合,一般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清除坏死组织、异物及污染物,修复受损的硬脑膜等结构,恢复颅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不同年龄患者清创时机和操作细节有差异,幼儿组织修复能力虽强,但操作需更精细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颅内血肿清除术:若存在颅内血肿,根据血肿的部位、大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开颅血肿清除术等,以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改善脑循环,不同性别患者手术风险评估类似,但需结合各自生理特点调整手术方案,比如女性患者骨盆狭窄等情况可能对术后康复有一定影响。
术后护理与康复
一般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保持患者安静,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不同年龄患者卧床护理的细节不同,幼儿需防止坠床等意外,要加强看护。
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认知功能训练、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康复训练需根据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考虑患者年龄因素,儿童康复训练可结合游戏等方式增加趣味性,提高患者的配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