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包括羊膜腔压力过高(多因临产后子宫收缩过强,经产妇风险相对高)、胎膜破裂(胎膜早破时羊水易经破损处进入母体循环)、宫颈或子宫损伤处有开放的静脉或血窦(剖宫产等手术及相关病史产妇易出现)以及其他高危因素(高龄、多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等产妇及急产、催产素使用不当等分娩因素)。
一、羊膜腔压力过高
具体情况:多发生于临产后的子宫收缩过强,尤其是强直性子宫收缩时,子宫收缩过强会使羊膜腔内压力升高,当压力超过绒毛膜毛细血管内压力时,羊水有可能被挤入破损的微血管而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比如经产妇子宫收缩过强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就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年龄因素:经产妇相对初产妇而言,子宫肌层等组织状态可能更易出现过强收缩的情况,所以年龄较大的经产妇在这方面风险相对更高。
二、胎膜破裂
具体情况:胎膜破裂时,尤其是胎膜早破,子宫颈口和胎膜的破损处会形成小的裂隙,羊水可从这些裂隙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比如胎膜早破发生时,如果存在羊膜腔压力过高的情况,就会进一步增加羊水进入母体的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长时间卧床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胎膜的状态,但更主要的是胎膜自身的结构和完整性等因素,不过孕妇如果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间接影响身体整体状况,增加相关风险。
三、宫颈或子宫损伤处有开放的静脉或血窦
具体情况:如剖宫产术、人工剥膜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破裂等情况,会使子宫颈或子宫损伤处有开放的静脉或血窦,羊水可通过这些开放的血管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比如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导致子宫切口处的血管开放,羊水就有可能进入。
病史因素:有剖宫产史、前置胎盘病史、胎盘早剥病史等的产妇,其子宫或宫颈等部位存在损伤或异常的概率相对较高,所以这类产妇在羊水栓塞方面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四、其他高危因素
产妇自身状况:高龄产妇(年龄大于35岁)、多产妇、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糖尿病等情况的产妇,其身体的生理状态相对更易出现羊水栓塞相关的病理改变。比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血管内皮可能存在损伤,更易让羊水成分进入后引发反应。
分娩相关因素:急产(总产程小于3小时)、催产素使用不当导致子宫收缩过强等分娩相关因素,也会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急产时子宫收缩过于剧烈,容易使羊膜腔压力骤升,促使羊水进入母体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