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由青春期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引起,一般非器质性病变,结婚生育后可能缓解,会影响生活质量;继发性痛经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属于疾病范畴,会影响生育功能等,需根据不同类型进行评估处理,青春期女性要关注心理,有生育需求女性继发性痛经需及时就医保障生殖健康。
一、原发性痛经
1.发生机制:青春期女性月经时,子宫内膜合成并释放前列腺素F2α和前列腺素E2增多,尤其是前列腺素F2α含量升高更为明显,它能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痛经,这种情况多在月经初潮后1-2年内发生。
2.对生活的影响:原发性痛经会导致女性出现下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严重时可能影响女性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等不适,但一般没有器质性病变进展的问题,结婚生育后部分女性痛经会缓解。
二、继发性痛经
1.常见病因及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子宫内膜可出现在盆腔内的多个部位,如卵巢、宫骶韧带等,在月经周期中,异位的内膜也会出现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盆腔疼痛与炎症反应、局部前列腺素等介质的异常释放有关。
子宫腺肌病:主要是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腺体和间质弥漫性生长,子宫均匀增大,在月经时,异位的内膜腺体出血,导致子宫肌层收缩异常,引起痛经,且进行性加重是其特点之一。
2.对健康的影响:继发性痛经是由器质性病变引起,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影响生育功能等,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盆腔粘连,影响输卵管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受孕;子宫腺肌病可能导致子宫环境改变,不利于胚胎着床等,所以属于疾病范畴,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来缓解痛经症状。
对于不同类型的痛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青春期女性出现原发性痛经时,可通过保暖、休息、心理疏导等非药物方式缓解,必要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而对于继发性痛经,需要针对underlying的器质性疾病进行治疗,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特殊人群方面,青春期女性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因为痛经可能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如导致焦虑等情绪;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继发性痛经可能会影响生育,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和处理,以保障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