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窄性心包炎是因心包慢性炎症致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心脏舒张期充盈受限的疾病,超声心动图是重要诊断方法,其超声表现包括心包厚度及回声改变(心包明显增厚、部分有钙化)、心脏舒张功能改变(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增大、肺静脉血流频谱S/D比值减小)、心室相互作用表现(呼吸时心室相互依赖异常、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改变),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基本相似,女性需结合临床症状,有基础病史者更倾向特征表现,检查时要全面评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心包厚度及回声改变
心包厚度:正常心包厚度一般小于2mm,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包可明显增厚,多在3-10mm之间,部分患者可达10mm以上。增厚的心包回声增强,这是因为心包组织纤维化、钙化等病理改变导致超声反射增强。
心包钙化:约30%-50%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可出现心包钙化,超声表现为心包部位强回声带,伴有声影,钙化的心包会限制心脏的舒张运动。
心脏舒张功能改变
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增高,A峰减低,E/A比值增大。这是因为心包缩窄限制了心室的舒张早期充盈,导致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增快,而舒张晚期左心房代偿性加强收缩,使A峰变化相对较小。
肺静脉血流频谱:S峰减低,D峰增高,S/D比值减小。肺静脉血流反映左心房的充盈情况,缩窄性心包炎时左心房充盈受限,肺静脉舒张期血流增多,导致D峰增高,S峰相对减低。
心室相互作用表现
呼吸变化:正常情况下,吸气时右心室容量增加,左心室容量减少,呼气时则相反。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由于心包缩窄,心室的相互依赖明显。吸气时右心室内径增大,左心室内径减小,室间隔左移;呼气时则相反。这种心室相互作用的异常改变是缩窄性心包炎的特征性超声表现之一。
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改变:下腔静脉增宽,且吸气时内径变化减小。正常下腔静脉内径随呼吸变化率大于50%,而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下腔静脉内径增宽,呼吸变化率小于50%。肝静脉也可增宽,血流速度减慢,且呼吸变化不明显。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超声表现基本相似,但儿童患者由于心包相对较薄,增厚的心包可能更容易被发现。女性患者在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有相关基础病史(如结核性心包炎等病史)的患者,超声表现更倾向于缩窄性心包炎的特征。在检查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超声的多种切面和功能,全面评估心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以提高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