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电传导延迟但心房激动可传至心室的心脏电生理异常,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成人超规定时长且每个P波后有QRS波群),发生机制是房室结传导延迟,病因分生理性(如部分健康人迷走神经张力高)和病理性(器质性心脏病、其他系统疾病等),多数无症状,有症状非特异,靠心电图诊断,治疗针对原发病,无症状者随访,老年人、孕妇、儿童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心电图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系统的电传导出现延迟,但每个心房激动仍能传递至心室的一种心脏电生理异常情况,在心电图上表现为PR间期延长。
二、心电图特征
成人PR间期超过0.20秒(老年人PR间期超过0.22秒),且每个P波后均跟随一个QRS波群。
三、发生机制
主要是房室结部位的传导延迟,导致心房激动传至心室的时间延长,而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通路未完全阻断,心房冲动仍能依次下传心室。
四、病因情况
生理性因素:部分健康人可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如运动员或夜间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可导致PR间期延长。
病理性因素: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影响传导系统)、心肌病(心肌病变影响传导组织)、心肌炎(心肌炎症累及传导系统)等;也可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影响心脏传导,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五、临床表现
多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当心率显著减慢时可能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非特异性表现,若原发病严重可能掩盖这些症状。
六、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通过心电图记录PR间期长度及观察P波与QRS波群的传导关系来确诊。
七、治疗与随访
针对原发病治疗:若由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冠心病患者需改善心肌供血,心肌炎患者需控制炎症等。
无症状者随访:单纯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且无症状时,定期进行心电图复查,监测PR间期变化及病情进展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需密切关注基础心脏疾病对传导功能的影响,定期评估心脏功能及传导情况,若出现PR间期进行性延长需警惕进展为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能。
孕妇:需评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对妊娠过程及胎儿的影响,一般轻度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对妊娠影响较小,但需加强孕期心脏监测。
儿童: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要排查先天性心脏疾病等可能病因,必要时进一步检查心脏结构及功能,同时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