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漏常见于颅脑外伤等情况,一般处理原则是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增加颅内压动作,低流量漏多数可保守治疗(卧床头高位);医疗干预有药物预防感染、超1月未愈等情况手术修复;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谨慎、老年要控基础病、特殊病史者处理复杂;对有高危因素患者要加强早期观察护理预防脑脊液漏。
一、脑脊液漏的一般处理原则
脑脊液漏是指脑脊液通过颅底的骨质缺损或破裂处流至颅外,常见于颅脑外伤、颅底骨折等情况。首先要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等增加颅内压的动作,以免加重脑脊液漏。对于低流量的脑脊液漏,多数可通过保守治疗自愈,如严格卧床休息,取头高位(床头抬高15°-30°),使脑组织沉落在漏口处,以利愈合。
二、医疗干预措施
1.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因为脑脊液漏后颅内与外界相通,增加了感染风险,一旦发生颅内感染后果严重。
2.手术治疗:如果脑脊液漏超过1个月仍未愈合,或伴有颅内积气、脑组织疝出等情况,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修复颅底的缺损,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硬膜修补术等,通过修补破损的硬脑膜来阻止脑脊液漏。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脑脊液漏的处理需更加谨慎。儿童颅骨尚未完全发育,颅底骨质相对薄弱,在处理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搬动患儿,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同时,儿童的依从性较差,需要家长密切配合,确保患儿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因患儿不配合导致脑脊液漏加重。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处理脑脊液漏时,要同时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因为血压过高会增加颅内压,不利于脑脊液漏的愈合;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的控制,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的愈合。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和保守治疗的效果。
3.有特殊病史患者:对于有颅脑手术史、颅内感染病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出现脑脊液漏,处理起来更为复杂。这类患者颅内环境已经相对不稳定,需要更仔细地评估病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既往病史对当前治疗的影响,如既往有颅内感染史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时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密切监测颅内感染相关指标。
四、脑脊液漏的预防
对于有颅底骨折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加强早期的观察和护理。在颅脑外伤后,要及时进行头颅CT等检查,早期发现颅底骨折等情况,以便早期采取措施预防脑脊液漏的发生。如对于颅底骨折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有无脑脊液漏的迹象,包括观察耳、鼻有无清亮液体流出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